site logo: tvsmo.com

传承妈妈的味道 异国客家媳文化新血脉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3月31日报导】《逐梦客庄系列-外配篇》(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31日电)饮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去年的客家美食大赛,客家婆婆与越南媳妇联手拿下冠军,令人惊艳。其实,随着跨国婚姻的增加,客庄妈妈的味道也在外籍配偶的手上不断流传。

漂泊异乡,最想念的永远是妈妈的味道。食物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小小的厨房里,客家婆媳联手端出一盘一盘油、咸、香的客家料理,不论是客家小炒、梅干扣肉、姜丝炒大肠、咸猪肉、鸡酒、福菜肚片汤、客家汤圆、发粄、红粄、艾草菜包,都是客家人代代相传的好滋味。

在传统客庄,厨房一向是女人的天地,客家妇女扮演着文化传递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外籍配偶的不断增加,传承的重担也逐渐交棒到异国媳妇手中。在客庄,不少外配都与公婆同住,在婆婆的调教下学习客家传统,偶尔也煮些家乡菜解乡愁,在客家与异国食物的融和下,传统有了另一种创新。

以去年获得客委会“2009客家创意美食大赛”国际组全国冠军的婆媳组合为例,嫁来台湾9年的越南籍媳妇阮氏秋,刚到台湾时一句中文都不会,更别说是客家话,窝在厨房里和婆婆学厨艺,不论做菜或语言沟通都得从零开始。

然而,文化的隔阂阻挡不了热切学习的心,婆婆的独门手艺在阮氏秋手中得到传承,而越南菜酸甜清爽的口感,更激发阮氏秋的创意,客家与越南、传统与创新的完美交融,让这对年纪相差近一甲子的婆媳,联手端出令人惊艳的客家创意料理,也为自家在台中经营的餐厅拿下辉煌得奖纪录。

相较于越南媳妇,来自印尼的外籍配偶在客庄则没有语言障碍。25岁就嫁到新竹县宝山乡新城社区的宋菊娥,来台已经16年,来自印尼加里曼丹的她,父母都是客家人,在家乡原本就讲客家话,嫁给客家老公,一口流利的客语,让她沟通毫无问题。

宋菊娥的娘家是种胡椒的,初嫁到偏远的宝山乡,很不适应,但如今已完全融入,已经7、8年没有回印尼了。由于印尼菜偏辣,刚来台湾时,她总被要求口味要淡一些,在妯娌的指导下,如今宋菊娥已能烧得一手好客家菜,像是客家小炒、梅干扣肉等,都是她的拿手料理。

社区办活动,她也负责办桌,最高纪录是20桌的菜。宋菊娥充满自信地说,她的客家菜,“很多人都说好吃!”

除了客家料理,近年来在网路上爆红的新城社区爆浆黑糖馒头,宋菊娥也有参与。宝山乡是“黑糖的故乡”,几年前,为了让社区里的中高龄者及外籍配偶能有一展长才的机会,在劳委会多元就业开发方案辅导下,新城社区以黑糖为主轴,开发一系列商品,不仅为社区带来商机,也让这些相对弱势的族群有了发挥的舞台。

与宋菊娥同样来自印尼加里曼丹的李圆珍,也在社区里帮忙做黑糖馒头。现年32岁的她,嫁到宝山客庄已经11年。同样是客家族群,平时和公婆用客语沟通毫无障碍,至于中文则是到台湾才慢慢学的。

她说,家乡的客家菜就是简单的玉米、芦笋、甜椒等杂烩在一起。去年,她也学会了台湾的客家小炒。而她的娘家就是开面包店的,做起黑糖馒头,深得老板赞赏,可说是老板眼中的糕饼达人。

长期研究东南亚女性移民的中央大学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翰璧指出,嫁到客庄的外籍配偶,有许多是来自印尼和越南。不过,虽然同是跨国婚姻,但印尼配偶多是客家族群,是“跨国未跨族群”;而越南配偶则多是京族或华裔,是“跨国界又跨族群”。

张翰璧以“文化再生产”的概念来说明外配对客家的影响。她表示,台湾人未必会说客家话,但这群东南亚女性移民可是相当融入客家文化,不论祭祀或饮食,她们包办各种家庭琐碎杂务。

除了传统客家菜肴,她们也加入家乡的元素,像是越南的酸甜、或印尼偏辣的咖喱口味,客家下一代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下成长,透过潜移默化,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就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在客庄,跨国婚姻已成为普遍现象。宝山乡长范玉燕说,她最近跑摊参加婚宴,10对新人中就约有6名是外籍配偶。而历来以务农维生的宝山乡,原是传统客家聚落,但因邻近科学园区,也吸引不少电子新贵,宝山乡人口虽仅1万多,外籍人士却有约300人。

范玉燕说,今年3月她在乡长就职典礼上,邀请新住民到场观礼。当天,有来自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缅甸、大陆、巴西、英国、美国、宏都拉斯、印度、加拿大等12个国籍,现场各国国旗飞扬竞舞,仿佛就是小小联合国。

随着跨国婚姻的日益普及,外籍配偶已成为台湾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族群。不论当初她们是抱持着什么样的梦想来到台湾,从懵懂生疏到落地生根,这群新移民在客庄扮演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而跨国、跨族群的融合,也让客庄注入更多活力,在文化的代代相传中,擦出更多精彩火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