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一带,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黄帝陵”就坐落在桥山之巅,号称“天下第一陵”。
轩辕黄帝可以说是华夏子孙的先祖,他以土为王,土是黄色,乃五行之首,所以叫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
据《史记》记载,黄帝自孩童时就聪慧异常,有诸多超凡神奇的地方,长大后更是敦厚敏捷。在炎帝后期,诸侯互相侵扰,以致生灵涂炭,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统一中华。
黄帝带领先民制定历法、建造舟车、创立文字、始建医学、教导人民种桑树、养蚕、制衣冠、定音律、演算数,奠定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基石,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桥山沮水环绕,群山围抱,古柏参天,黄帝陵就坐落在这一片幽静深邃的古柏之中,位于桥山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塚高3.6米,周长48米,有一米多高砖砌花墙护围,围墙正面有一石碑,上刻明代唐锜所书的“桥山龙驭”。相传黄帝活到110多岁时,一日在河南巡视,突然天际飞来一条黄龙,召唤黄帝上来,黄帝骑上黄龙腾空而起,飞到桥山,地上百姓对黄帝痛哭流涕,依依不舍,但最终黄帝还是乘龙而去,只留下衣冠,人们便将黄帝的衣冠埋下,起土为塚,作为黄帝的陵墓,这一段传说叫“桥山龙驭”,意为黄帝在桥山乘龙飞升。
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的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桥山脚下有一座“轩辕庙”,即“黄帝庙”,相传创自汉代,唐太宗大历中期在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移建于今址。以后元至正,明天启、崇祯,清顺治、雍正、乾隆、道光皆有重修,并且有碑记载或录于县志中。
轩辕庙内外遍植柏树,郁郁葱葱。面内一株苍劲的古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栽种,于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高20余米,下围11 米,粗粗的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成为“柏树之王”。另外一株高大且斑痕点点的古柏在庙内大殿前,因汉武帝凯旋归来,曾将金甲挂在树上,故称“挂甲柏”,被誉为“群柏之奇”。此外,庙院里还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数十通,以及记述黄帝功绩的碑石40多通。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所以从古到今,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等来此祭陵者,络绎不绝。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以示对黄帝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