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大陸考古學家在陜西省發現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這個規模龐大的遠古建築群顯示,古人居住窯洞的歷史可上溯到5500年前,建築群中的私有陶窯表明當時已出現財產私有觀念。
新華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將陜西楊官寨遺址考古新發現列入2008年中國6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證實,這組窯洞式建築遺址共17座,成排分布在中國西北陜西省高陵縣楊官寨村附近涇河邊上一處斷崖邊,屬於新石器時代半坡4期的文化遺存,距今約5500年。單座面積約為十幾平方公尺的房屋,平面呈「呂」字形,分成前後相連的兩間,前室是普通房屋,後室則是窯洞。
在房屋旁邊,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陶窯和儲藏陶器的洞穴,裡面存有大量陶器、陶胚殘片和一些製陶工具。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煒林說,這裡極有可能是當時的製陶作坊區,這表明當時社會分工已較為明顯,部分家庭專事陶器製造,家庭儲藏陶器的窯穴說明財產私有的觀念出現並強化。
考古學家估計,楊官寨遺址現存面積約80萬平方公尺。自2004年以來,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中的1.6萬平方公尺進行大規模發掘。
考古隊還在楊官寨遺址發現更早的廟底溝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年到3500年)一處大型人類聚居地。
楊官寨遺址附近還分佈著一些同時期文化遺址,與這個大型聚落遺址存在某種密切關係,不過規模較小。
考古學家推測,楊官寨遺址極有可能是一處中心聚落,甚至是一座原始城市遺址。這些原始城市遺跡或許暗示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