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不應從伊拉克撤軍

寫在伊戰五周年

曹長青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五年前的四月九日,英美聯軍進入巴格達,標誌著伊拉克被解放,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但五年來,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完全穩定,伊斯蘭武裝人員在伊朗等周邊專制政權的暗中支持下,不斷襲擊和屠殺平民,造成恐怖和混亂;美國則花費了大量財力軍力,並迄今付出四千官兵生命的代價,努力維持和增進那裏的穩定與民主。

在美國國內,則因伊拉克戰爭,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以在野的民主黨為代表,認為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因為沒有找到大眾毀滅性武器,伊拉克也不是恐怖份子基地,美國沒有義務這樣繼續勞民傷財地為伊拉克付出,美軍應儘快撤出伊拉克。而執政的共和黨布什政府則認為,如果現在撤軍,美國將前功盡棄,伊拉克會陷入教派內戰, 並成為恐怖份子基地,這對美國及世界安全都構成威脅。美國必須完全打贏這場伊拉克戰爭。

在伊拉克戰爭五周年之際,美國國會的軍事和外交兩個委員會舉辦了為時兩天的“聽證會”,聽取和質詢美軍駐伊拉克指揮官和大使的報告。在聽證會上,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和歐巴瑪仍堅持美軍應撤出伊拉克,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則認為現在撤軍“無論從政治和道義都是錯誤的”。兩黨立場可謂針鋒相對,而美國大眾的看法也隨黨派不同而形成兩大群體。恰值今年又是美國大選年,對伊戰的看法和政策,又和對白宮的爭奪等現實政治糾纏到一起,結果剪不斷、理還亂,更加複雜。

在伊戰已打了五年之後,客觀地說,今天再來爭論當初是否有大眾毀滅性武器已意義不大,畢竟仗已經打了,薩達姆也上了絞刑架。而且,薩達姆在對伊朗戰爭時就用過生化武器,並用毒氣一次殺害過五千庫德族人。另外當時美英法德俄等五大國情報部門都認為伊拉克有大眾毀滅性武器。但蠻橫的薩達姆則拒絕聯合國的核武調查,結果更增強人們的這種確信,因為如果伊拉克沒有這種武器,它就應該不怕別人去查看。如果說這筆賬要算,其實也應該算在薩達姆頭上,正是他的不可思議的愚蠢,才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及他自己的毀滅。

今天,仍有很多人認為不應該馬上從伊拉克撤軍,主要考慮三點:第一,“蓋達”基地雖曾設在阿富汗,但今天這場反恐戰爭,不是因阿富汗或某個國家出現了恐怖組織才發生的,而有更深遠的歷史和宗教背景,它實質是極端伊斯蘭主義者要對抗西方文明、摧毀資本主義社會。正如世界知名記者法拉奇在她的《憤怒和自豪》長文中曾說的,極端伊斯蘭要挑戰和毀滅我們自由人的生活方式。而長期處於政教合一狀態的中東地區,則是滋生伊斯蘭主義的溫床。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曾公開給用自殺炸彈屠殺以色列平民的所謂“烈士”提供獎金。最近,拉登還在製作電視講話,號召蓋達成員到伊拉克,和美軍“決戰”。這些都顯示這個反恐之戰,如果不在伊拉克打,恐怖份子就會到美國本土來打,只是地點不同,並不是從伊拉克撤軍就可以躲掉的。而只有在伊拉克打,才能更牽制並集中摧毀恐怖份子,保證美國本土的安全。

其二,如果美國現在從伊拉克撤軍,將被恐怖份子視為美國後退、美國軟弱的信號,從而導致恐怖份子更加囂張;尤其美軍撤走後的伊拉克,可能發生教派內戰,蓋達乘機在那裏建立基地,恐怖份子聚集的伊拉克,不僅對美國和歐洲,更對以色列等整個中東地區構成更嚴重的威脅。中東的民主進程不僅會被打斷,人類打贏反恐戰爭也更加困難。

第三,如果美國現在撤軍,對於剛獲得自由的伊拉克人民來說,更是不可承受之痛。因為在薩達姆時代,有30萬伊拉克人被殺害。在人類進入21世紀,伊拉克人民已獲得自由的今天,西方世界如果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新興民主國家再回到專制之手,這簡直是出賣自由,踐踏道義和政治責任,尤其是作為自由“旗手”的美國,更不可承受其後果。

因此,無論從美國的本土安全,從中東推廣民主的戰略利益,從伊拉克人民獲得自由的道義責任等各種角度,美國都不應從伊拉克撤軍,反而應該在如此艱難時刻,堅守自由的底線,為了美國和世界的未來,堅定地打贏這場戰爭。

五年過去了,伊拉克的局勢並不是一團亂糟,而是有了相當的進步。首先體現在伊拉克人民對自由的渴望和珍惜上,這從高達60%以上的投票率就可清楚地看出來。另外在安全上,據《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四月八日文章引述的數字,從去年六月到今年三月,伊拉克境內的衝突事件下降了90%。主要是美國調整了戰略,不僅軍事打擊伊斯蘭武裝份子,更和當地七萬名議會成員合作,並和九萬名錫尼派人士組成的名為“伊拉克之子”的運動聯手,打擊恐怖份子,成效顯著。

最近美國ABC電視做的民調顯示,55%的伊拉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會更好(去年八月的民調結果是39%);同時49%的伊拉克人認為,“美軍佔領伊拉克是對的”,這是自2004年做這種民調以來,比例最高的。

伊拉克人民所以對自己的國家未來充滿樂觀,還和伊拉克經濟發展、個人生活改善有直接的關係。“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今年伊拉克的經濟增長率將達7%;石油日產量會再增20萬桶,達每天220萬桶。由於國際油價高漲,伊拉克的收入顯然會更增加。美國ABC電視駐巴格達記者布朗(Hilary Brown)今年初發回的報導說,在巴格達,樂觀的氣氛隨處可見,商店裏滿是貨物,很多人全家出來購物,“和去年相比,這是巨大的不同”。

2003年時,伊拉克人均收入才500美元,現在則翻了三番,增至1500美元。2000年,伊拉克國民生產總值(GDP)才122億美元,到2005年,即美軍進入伊拉克兩年之後,就增至311億美元。當年底,登記的企業由原來的八千個增至三萬四千家。

伊拉克的經濟發展,還在於實行了私有化政策,走市場經濟的道路。伊拉克被解放之後,很快實行了單一稅率(flat rate),而且只有15%,排在全球實行單一稅率、稅率最低的國家之列(第一名愛爾蘭12.5%,第二名俄羅斯13%)。2004年,伊拉克還開辦了自己的“那斯納克”股票市場,當時只有15家上市公司,到2006年四月,就增至90家。

2006年,伊拉克的經濟增長高達17%。當年4月《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伊拉克經濟呈強勢信號”(The Iraqi economy shows signs of strength)的文章說,很多在伊拉克的美軍士兵,雖然只有軍餉支票的有限收入,但卻把美元換了新的伊拉克貨幣,期待作為一種投資,等伊拉克局勢安全和穩定後,可因此獲利。《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美軍官兵的這種舉動預示,“伊拉克的經濟有強勁發展的潛力。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將教育那些沒有耐心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實質性的投資,將獲得巨大的回報。”而這種“回報”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更體現在政治層面,自由的伊拉克將給伊斯蘭世界樹立一個樣板,不僅將改變中東,更將影響整個人類的民主進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大紐約區228事件61週年紀念會
台灣會館紀念228事件61週年
曹長青:俄國大選和中國專制
曹長青:西藏問題真相與洗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