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2日訊】(明報新聞網2008年1月22日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成功把致命的伊波拉變成無害,可能有助於研發疫苗或治療方法。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團隊表示,只要把伊博拉病毒中八個基因的其中一個──VP30──拿走的話,就可以阻止病毒複製。
他們的研究報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學報》發表。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死亡率高達80%,目前這種病毒只能在四級生物安全(BSL-4)程度的實驗室內對病毒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得穿配設有獨立供氧系統的生化保護服進入實驗室,室內氣壓也比外面低,使得空氣只能流進去實驗室,避免病毒洩漏。這使得對伊波拉病毒的研究只能夠小規模進行。
參與這次研究的日本裔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說,透過新的技術,被「改裝」的伊波拉病毒在寄居的細胞內將不能複製。
但是科學家們還是需要病毒自我複製,才可以進行研究,因此他們培植了一些猴子腎臟的細胞。這些細胞可以供應複製所需的蛋白質。
因為細胞只供應蛋白質,而不是病毒本身,所以病毒只能在個別細胞內進行複製,就算傳染到人體,都毫無殺傷力。
研究人員為了證明病毒不再有害,他們用這些細胞進行了數十個感染和複製“周期”,沒有一次出現可致病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