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29期【人物特寫】欄目
有生以來首次聽到「油滴天目」時,全身開始發麻,一直麻到頭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二十幾年前,學美術的江有庭初出茅廬,他認為,自己的作品在身後不可能被世界級博物館收藏,於是放棄了畫畫。從此他的生命,好似被勾勒了另一條線,牽往一個無邊無際、深層未知的「天目窯燒」世界中。
眼前這位蓄著小平頭、態度謙虛的男士,看似山中修道之人,他是曾受邀到日本教授「天目窯燒」並突破黑、褐色限開發出繽紛色彩的江有庭。是何因緣,讓他如此鍾情於鑽研「天目窯燒」而開創了華夏陶藝新風貌?
相信輪迴的江有庭,透著溫和且堅定的眼神,淡然的說:「來到這個世界上,大概就是要做這個天目燒,沒有想做的事情、想要的東西。使命感,倒不敢這樣認為,至少這個時間用在天目燒,是必須走這麼一遭的!」
陶藝家江有庭。
從描繪一位美麗女孩開始
江有庭成長於一個務農家庭,在十個小孩中,排行老么。從小就是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江有庭形容自己「曾經差點被吊起來打」,功課一定要等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刻才寫。他說:「不是愛玩,就是不動。那個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就不做,非到最後一刻不做,這是基本個性。」
不愛讀書的江有庭,讓當時已為人師表的兄長傷透腦筋。直到國中畢業前夕的一個機緣下,江有庭的天份展露了出來。他在畢業紀念冊中發現一位美麗女孩,於是拿起筆來「照著畫」,江有庭回憶著說:「很多人都說畫得一樣,大哥認為我有畫畫的天份。所以我在高中的時候,功課也不做,一天到晚畫畫。」
成天畫畫的江有庭,依舊不愛唸書,後來考上第一志願——國立藝專美術科時,家人都喜出望外,江有庭也因此走上了藝術創作之路。然而,「自藝專畢業,畫畫也從我的生命中畢業了。」他打趣地說。
藝專畢業後,江有庭當過兩個星期的攝影助理,也當過一年的美術代課老師,可是他不覺得「那個是我的工作」。不想畫畫了,江有庭去應徵「陶藝助理」,完全不懂陶藝的他居然被錄用了,於是赴高雄一家陶藝教室上班。江有庭說:「其實就是打雜!」
轉入宋朝窯燒的陶藝世界
陶藝家江有庭的工作情形。
陶藝教室工作繁多、上班時間長、薪資微薄。但江有庭認為,畫畫是靠創作發揮,尋找題材去表現,是「傷神」的,不適合自己,因此放棄了原本成為畫家的志向。而當接觸陶藝後,他覺得可以專心工作,不必一直動腦筋變化,是一項讓自己「做得下去的工作」。
令人驚訝的是,一個各種雜事都得做的「打雜助理」,三個月後便升格當陶藝老師,不得不讓人對江有庭的天賦刮目相看。但江有庭卻平靜而謙虛的說:「這不是天賦。某些事情就是一個人的敏感度以及觀察力,不是屬於個人才華的表現,只是知道事情怎樣做。」
後來江有庭到台北繼續從事陶藝教學,另一方面,也回到藝專進修釉藥課程、向拉坏師傅學拉坏,展開更廣、更深度的學習。
陶藝家江有庭作品展示室的一隅。
在釉藥課程中,江有庭有生以來首次聽到「油滴天目」時,「全身開始發麻,一直麻到頭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經驗讓他永生難忘,他說:「我也沒看過油滴天目。」
後來依照吳毓棠教授給的配方,他順利燒出一點、一點的油滴紋路,這便是源自宋朝的「油滴天目」窯燒技法。
江有庭作品展示室的一隅,最前者為藏色天目茶碗。
當時,江有庭並不知道自己燒出的「天目茶碗」在中國陶瓷的特殊地位,更不知道天目茶碗在日本被視為珍寶。直到有一天,一位日本高中校長到台灣旅遊,發現了江有庭委託藝品店代售的作品,實屬驚豔,馬上聘請江有庭到日本教授「天目窯燒」。
江有庭表示,此行的目的,他個人希望能對日本的「窯燒」有全盤的認識與了解,他笑了笑說:「這和校長要我去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在日本,他利用課餘時間,到各地窯場探訪、學習,並參訪陶藝家。
外國人在日本取得教師資格非常困難,因此江有庭備受日本人尊敬,兩年多走訪各地窯燒,總是受到禮遇,窯場主人無不傾囊相授。江有庭說:「所有的行程就是很順利!」
最後由於溝通出了問題,江有庭為了能參與一次難得的燒窯過程,提前與學校解約。他打趣的形容,當要離開最後一站參觀地時,滿天的烏鴉群飛,這時他知道:「該回台灣了!」
回台後,江有庭將所有心力投注到「天目窯燒」,在不斷嘗試、堅持與無數失敗經驗之下,一九九五年在一次突來的「窯變」中,開啟了天目窯燒彩色的世界。
釋放隱藏千年的彩色繽紛
藏色天目茶碗「宇宸」,鮮豔的色澤,在強光下紋路更顯跳動、細膩。 |
藏色天目茶碗「彩宸」,顏色層次多樣而分明,靜觀下彷彿如宇宙之眼。 |
藏色天目茶碗「蒼穹」,色彩鮮豔,紋路猶如宇宙蒼穹般深邃。 |
藏色天目茶碗「黃燁」,紋路如同燃燒的火燄般跳動。 |
堅持、專心、無雜念,這樣的創作態度,讓江有庭在面對偶然的「窯變」時,讓它變為必然。
七、八年前在出窯的作品中,出現一點紫色的蹤跡,江有庭潛心投入,找出紫色「窯變」原因,面對極不穩定的釉藥,淡然接受一次次的挫敗,積極而正面的對待,江有庭說:「燒窯失敗是正常的,不會覺得挫敗想放棄,知道是正常的事情就不會有問題!」
江有庭回憶說:「後來又出現藍色,燒藍色的同時又出現紅色的,這樣一個一個跑出來,就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金、銀色通通有了,而且這些所有的色彩啊,統統都只有一個鐵的發色。」
藏色天目茶碗「琥珀」,琥珀般的顏色,細膩的紋路,猶如宇宙星系般遙遠、神祕。
藏色天目茶碗「多彩」,江有庭說,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各種顏色的蹤跡,彷彿是一個色譜。
江有庭將原本傳統中多半只能燒出黑、褐色系的天目窯燒,擺脫千年的局限,找出繽紛多彩的色澤,紋路更加細膩、深邃,他說:「這就如同躲藏了千年的顏色被我發現,因此命名為『藏色天目』。」
源自我國唐、宋時期的天目茶碗,經陶藝家江有庭經鑽研後,將原本屬黑褐、色系的範疇,燒出多彩的色澤,江有庭為此命名為「藏色天目」。
初看江有庭作品的人,很難相信眼前這繽紛的色澤,是一種釉料發色而成,而這「彩色的代價」,江有庭說得如此輕鬆與自然,但背後付出的心力與勞力卻非外人所能想像。江太太說:「他要在這種高溫下工作,你說他不知道熱嗎?我進去五分鐘就受不了,可是他能待在裏面一整天。」
耐力十足的江有庭,個性沉靜穩定,堅實不畏苦的走著自己的路,將他窯下的天目燒,燒出繽紛燦爛的世界。江太太說:「他到現在都還在找,他不會覺得我這樣可以了,可以停了,他好還要更好,更好以後,還要再更更好。」我們期待江有庭有更多「窯下驚豔」。
回宋朝天目窯燒遺址的家
陶藝家江有庭的作品「藏色天目茶碗」。
江太太透露了一個難以解釋的經驗,兩年前,江有庭曾到大陸探訪宋朝天目窯燒的遺址,當快接近目的地時,江有庭有著與第一次聽到天目窯燒時的相同反應,全身起雞皮疙瘩,但這次更為強烈,莫名的一股想哭的念頭。江太太形容說:「一個大男人喔,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真的!我認識他這麼久,沒看過他掉過一滴眼淚,接近那邊的時候,他強忍著自己的淚水。他知道!他相信輪迴!好像我們要回家了!回家鄉了!」
陶藝家江有庭全家福。
或許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個特殊的任務,在人生的學習中、苦難中、歡笑中去完成使命,來來去去、一朝一代中,交織著我們的血淚與歡笑。江有庭接受上天的安排,積極、堅定的面對人生中的苦與樂、得與失。
江有庭這位堅持自我內心那份價值的陶藝家,淡然的面對失敗,積極、踏實的尋找「彩色」的答案,誠如江太太所言:「老天就是這樣安排、這樣走,他是順著自然在走,自然定律在走。」他不僅突破個人在陶藝上的成就,更開展華夏陶藝文化嶄新的一頁。
天目窯燒
「天目窯燒」起源於唐、宋時期,是中國三大名釉之一。唐宋時期,日本禪師至中國浙江安徽邊界天目山取經,發現此種以天目窯燒製的茶碗,將之帶回日本,命名為「天目茶碗」。
在日本被視為國寶級珍品的天目茶碗,因燒製困難及茶道在中國日漸式微,中國歷代流傳下來作品稀少。而歷代作品均以黑、褐、咖啡色系為主,江有庭燒出多彩的色澤是陶藝史上一大發現與創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