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二十八日電)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公布8月3日將登場的2007年科學季中兩大人文科技議題探討;其中「關鍵時代.關鍵人物」議題強調劉銘傳、後藤新平、胡適、吳大猷與李國鼎等中外專業人士,導引台灣成科技島。
負責規劃「關鍵時代.關鍵人物」的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郭文華指出,台灣本身在發展史上,因處於大清與日本兩大帝國邊緣,加上統治者需要,打造出台灣發展成科技島的基礎;此外,每個關鍵時期來到台灣的上述5位關鍵人物,他們的活力與熱情,成為台灣發展成科技島不可抹煞的重要因素。
其中劉銘傳(1836-1896)為台灣首任巡撫,來台時尚不到50歲,原本懷才不遇,卻在台灣找到他的舞台,闢道路、建鐵路(將上海住民不能接受的鐵軌移到台灣)、西學堂、辦公廳、部分街道還鋪石板及裝路燈,以拮据經費打造出「科技城」的首都樣貌。
後藤新平(1857-1929)來台時僅41歲,任總督府民政官的他出身武士世家,並是醫師,胸懷社會改造大志,以他的「生物學原則」治理台灣,強調每一角色的價值不同。
他籌組台灣臨時舊慣調查會,了解在地習俗後加以整理,以「科技式」管理,將台灣納入以日本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中,並創新衛生治理模式;其台灣經驗的成功,並讓他後來插手滿洲國與東京建設。
胡適(1891-1962)在專業上講求實證,鼓吹科學方法,並成為台灣科技規劃師,執掌中央研究院的3年中,推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計畫綱領」與「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組織章程」,為推動科技發展的政策與組織繪製藍圖。
接著是中央研究院前院長吳大猷(1907-2000),除是國家科學委員會第一任主委,更是起草「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五年計畫綱領」草案的科技專家;並培育出兩位傑出弟子楊振寧、李政道;一生淡泊、秉性率真,對國家科技發展卻是擇善固執。
第五位是李國鼎(1910-2001),研究超導體;38歲時曾任台灣造船公司協理,往後40年公職生涯從事發展政策規劃,經濟部部長任內,李國鼎促成國際科學合作、延攬人才回服務,呼應國家發展的需要;其「科技教父」美名永留人心。
郭文華強調,這五位前人打造出現在的台灣科技島基礎,未來台灣還將面臨三大挑戰,全球化科學與問題、自然災害與人為風險,以及新技術與老倫理,需要台灣持續邁進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