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日訊】近三十年的經濟改革,早已陷入瓶頸。這個瓶頸,就是極權殭化的政治體制。於是,不斷有傳聞說,「十七大」後,中共可能推行政改。中共官方為此多次放話,最突出的一次,是今年「兩會」前夕,總理溫家寶撰文表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暗示他承認民主與人權為「普世價值」;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溫家寶再次表明:要「推進兩大改革:一是推進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以發展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
溫家寶論述「民主」,已經引人聯想。而與中共高層關係密切、被稱為胡溫「智囊」的官方學者,更是頻頻放話,「民主」一詞,使用頻率之高,令外界訝異。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公開論證「民主是個好東西」;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則闡述「民主是個不壞的東西」;另外又有電視片《大國崛起》出爐,對「民主」與「人權」等詞彙,並不避諱。
中共是否要搞政改?外界對此,多表不信。因為,縱觀中共歷史,說得多、做得少,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四十年代,中共蝸居延安,為了迷惑美國人,曾大談民主,並把「爭民主」,作為與國民黨鬥爭的手段。一當政權到手,中共立即翻臉,毫不掩飾地宣佈「我們就是要獨裁」;五十年代,毛澤東與鄧小平聯手設計「陽謀」,以「大鳴大放」為誘餌,「引蛇出洞」,掀起「反右運動」;「文革」期間,毛澤東號召民間「造反」,但在對「造反派」充分利用後,卻將其頭目悉數投入監獄。這一切,就是歷史上的中共,在「民主」幌子下的真實行徑。人們有理由懷疑:今日又開始大談民主的中共,難道就不會故技重施?
眾所周知,胡溫接位以來,一直與江系人馬展開權力鬥爭,大規模的人事重組,一直沒有間斷。一種說法是,其背景,是胡溫為政改而進行的準備性佈局。胡溫的「政改」,內容究竟是甚麼?官方學者之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作出了公開回答:中共「十七大」之後,可能將在兩個方面進行政改:一是繼續以擴大黨內民主為切入點,穩步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二是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何謂「黨內民主」?仍然語焉不詳,中共一直有「民主集中制」的說法,實際上,只有集中,沒有民主;重提「黨內民主」,卻暴露了中共高層的心跡:只能談「黨內民主」,不能談「黨外民主」。換言之,這種「民主」,只是中共一黨的專利,而與老百姓無關。
至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在是「老生常談」。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共先後推動5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一律歸於失敗。就連「精簡機構」這一條,都做不到,在「精簡」的口號下,官吏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以至於,官民比例失調,達到歷史性的數目。(西漢時,每8千個老百姓,才養活1個官;如今的「人民共和國」,每26個老百姓,就要養活1個官。)
侈談民主的同時,中共也做了一些姿態。姿態之一:讓非中共黨員出任政府部長。比如,任命一個叫萬鋼的人出任科技部長,並大肆渲染。然而,從爭取萬鋼回國、到任命其為同濟大學校長;從安排萬鋼擔任「致公黨」副主席,到擢升其為科技部長;一路都是中共栽培的痕跡。與其說萬鋼是「非中共黨員」,不如說他是被有意留在黨外的「中共黨員」。萬鋼加入的「致公黨」,是中共花瓶;萬鋼本人,也是中共花瓶。這樣的雙簧,早就是中共的拿手好戲。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恢復,恢復了半個多世紀前,中共任命「非中共黨員」出任部長的「面子工程」。
就算胡溫真的要搞「政改」,能夠走多遠?目前的跡象顯示:至多走到新加坡那麼遠。那就是:在制度上做出有利於執政黨的設計,將政治精英、商業精英、和文化精英混編,形成特殊利益集團,執政黨控制一切,包括國家資源和人力資源。在這樣的前提下,來談民主,甚至可以吸納若干黨外人士,甚至可以搞一些能夠操控的「差額選舉」,藉以矇混過關。以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不過是欺世盜名的「鳥籠」民主。中共羨慕新加坡模式,有跡可循,由來已久。
人們都會說「聽其言,觀其行。」對待中共,尤其應該如此。聽今日中共之言,有「民主」詞彙;觀今日中共之行,卻無民主實質。中共雖大談「政改」,但對「六四」屠殺和鎮壓法輪功,這兩個最具檢驗意義的話題,卻不敢觸及。如此葉公好龍,又如何談得上「政改」?非但如此,在大談特談「政改」與「民主」的同時,中共對民運人士、法輪功學員、維權人士、宗教人士等的鎮壓、抓捕、和迫害,一刻也沒有停止。其所作所為,與真正的民主,相距何其遙遠!
惟需警惕的是,在中共的民主高調中,恐怕包藏著另類「陽謀」,即:爭奪對「民主」這個概念的話語權。中共的意思是:你們西方能談民主,我們中國也能談民主;你們民主派能談民主,我們共產黨也能談民主;與其讓你們去談民主,不如讓我們來談民主;反正,對「民主」這個詞彙,你有你的解釋,我有我的解釋,大可混淆視聽。說是「普世價值」,到了我中共這裡,都可以叫做「中國特色」。
如此一來,說中共專制、說中共獨裁,就很有些費周折了。至少,在部份經中共徹底洗腦、奴性十足的人們那裏,中共的這套花招,很可能奏效。新加坡的執政黨就是這麼干的,而且幹得很有成效,至少迄今如此。
(5/1/07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