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0日訊】(明報新聞網2007年11月30日報導)考古專家歷經十八個月的發掘,在浙江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和北京頤和園相當的良渚古城。
這古城被視為是繼上世紀河南安陽殷墟後,中國考古界的另一重大發現,甚至有專家認為足以改寫中國斷代歷史。
新華網報道,這座古城大致以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為中心,城牆部分地段殘高四公尺多,做法考究,根據出土的陶瓷碎片,古城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距今四千年以前。
良渚文化距今五千三百年至四千年,中國本土上目前發現這個時代的古城約有六十多座,小的只有十幾平方公尺,類似良渚古城達兩百九十萬平方公尺的,絕無僅有。
也有考古專家認為,以良渚文化覆蓋面之廣,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甚至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定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留待考古學界進一步證明是否將改寫斷代,不過他認為,良渚文化明顯影響著以後的夏、商、周時代,像商周的青銅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紋。
良渚文化是分佈在環太湖地區一支史前文化,位於現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中國國家文物局曾明確提出,在目前發現的中國早期文明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準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