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採訪報導
說故事的力量有多大?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閱讀不再只是為取得知識而存在,閱讀被視為一種溫馨的記憶。透過閱讀,幫助孩子將來喜愛閱讀、親近閱讀,不但啟發對知識的好奇,也會更早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台灣,有一個專門為孩子說故事的場域,只是一個單純說故事的舉動,不但會改變孩子,也會改變一個家庭,這就是貓頭鷹圖書館。
貓頭鷹圖書館由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成立,長期關注社會上的弱勢團體,將閱讀主動帶給這些包括原住民、重症兒童、早療及特殊兒、台灣新住民和她們的孩子、低收入戶兒童、邊緣青少年甚至是少年觀護所的孩子們,因為貓頭鷹圖書館,在社會底層的族群有機會看見希望。
<他們愛說故事>
分送故事便當 給想聽的人
在「說故事」成為最熱門的新興行業的當下,很多家長願意花錢買時段讓孩子聽故事,但是貓頭鷹圖書館的志工卻選擇截然不同的說故事道路。
貓頭鷹圖書館館長李苑芳表示,自從2000年3月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以來,志工們便深入少年觀護所、育幼院所、兒童病房、新住民、原住民、發展遲緩兒童、單親、低收入戶及危機家庭等,為孩子們說故事,帶領閱讀活動,「我們是全國最大的繪本圖書館,猶如一座中央廚房,將『故事便當』分送到社會最需要的角落。」從小就有長輩愛說故事,李苑芳一路長大,長成一個「樂在閱讀」的人,也讓她體悟,閱讀種子要從小播下;做了母親之後,李苑芳同樣用故事餵養自己的孩子。
現在孩子已經長大,李苑芳十年前開始帶著故事媽媽進入校園,不只是進入一般教室說故事,更尋找那些令老師頭疼,且被貼上「壞孩子」標籤的兒童,她長期的陪伴和故事的魔力,讓不願意脫鞋以便隨時逃走的孩子,自動走進地板教室,乖乖坐在書本前面聽故事。
<他們愛聽故事>
聽故事 改變了外籍新娘到孩子
貓頭鷹圖書館在過去六年多以來,一個梯次接著一個梯次,培育出許多說故事志工,這群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涵蓋各種不同職業與性別的「故事達人」,每個人隨手捻來,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分享「故事便當的神秘動人魔力」,他們以說故事代替說教,六年多來以接力方式將「故事便當」分送到最貧瘠、最需要的角落,潛移默化中,不知感動與改變了多少孩子。
舉例來說,來自柬埔寨的金雯,1998年嫁到台灣,從去年開始帶著五歲和三歲的孩子一起到木柵托兒所聽貓頭鷹說故事,她發現,孩子不但喜歡上閱讀,連說話的口音也變標準了。
原本大字不識幾個的越南新娘自金,現在不但可以用廣東話說故事給孩子聽,還可以用國語。
土城少年觀護所所長鄭美玉也以自己看見的例子表示,自從貓頭鷹來到少觀所之後,「到了該熄燈的時間,我竟然看到孩子們會偷偷躲在被子裡看書。這樣的改變,對我來說,既感到欣慰又覺得兩難,到底該不該要求他們遵守規定,熄燈睡覺呢?」鄭美玉說,每一本優秀的青少年小說,就是為這群孩子打開一扇窗,看見生命的另一個可能性,「我希望貓頭鷹圖書館可以繼續下去,我失業都無妨。」然而,受惠的不單單只有特殊兒童及弱勢家庭而已,還有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這個繪本圖書館的一般媽媽以及她們的孩子。
一位母親表示,「在貓頭鷹圖書館裡,不只有優質繪本可以閱讀,還有固定免費的說故事活動,貓頭鷹教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也教我們如何陪孩子一起長大。」
<大家來盡力>
有書沒場地 希望得到援助
然而,經營一座民間兒童圖書館,非常不容易,除了必須有經費長期招募、培訓說故事義工,募書,也要尋求管道支持,李苑芳就像無殼蝸牛,「揹」著兩萬冊繪本四處尋覓適合的場所,很多人看她辛苦,都勸她收了,把書捐出去,但是李苑芳知道,貓頭鷹圖書館維繫許許多多弱勢家庭與孩子的希望,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不到最後關頭,不能輕易放棄。
目前協會正面臨藏書兩萬冊的新店地址被迫搬遷的命運,7月底之前,必須從新店市公所遷出,李苑芳說,希望可以有企業認養,圖書館平日靠會費做為收入,一年如果包括房租租金,可能需要三百六十萬,「如果社會沒能伸出援手,那麼也只好收掉。」以繪本起家的格林事業體總監郝廣才也表示,在美國,閱讀運動是跟反毒連在一起的,唯有閱讀,才能培養思考力,分辨是非,他希望能夠有真實的社會力量關心這樣的事件,不要讓李苑芳的熱情因為社會的冷漠而消失。
消息曝光以來,協會陸續接到捐款電話以及希望提供場地的熱心民眾,讓李苑芳心頭暖溢,但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窩,並不容易,李苑芳希望可以找一個非常適合的中央廚房,讓他們可以繼續發送故事便當。
貓頭鷹圖書館捐款專線:
(1 )郵政劃撥/戶名: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郵政帳號:1947-1959
(2 )銀行轉帳/第一銀行(代號007 )忠孝路分行。戶名: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帳號:103-50-570758。
詳情可洽詢(02)29130851、網站://www.owllibraray.org.tw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