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安生談香港新聞自由

【大紀元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晚出席亞洲出版人學會晚宴時,總結了香港新聞自由的現況。她慨嘆道,本地中文報刊在面對無情競爭的情況下,報導競相繪影繪聲、角度日趨刁鑽、標題越見煽情,以致昔日喉舌普遍不復再見,聲音逐漸變得微弱。陳太說,要肩負監察政府與商界的重任,報刊必須不畏強權,獨立自主,並服膺嚴格的操守標準,只要是符合公眾利益的新聞,即使未必人人愛看,亦必須堅持報導。

陳方安生首先提到,言論自由與資訊流通自由,是社會與時並進、穩健發展的先決條件,更是社會開放、兼容並蓄,讓港人引以為榮的磐石。而香港在回歸以來,仍然有50份日報、750份期刊,及100間外國駐港傳媒,地鐵亦有免費報章派發,反映本地有充分的新聞自由及資訊發達。

她又說:「近年,多份小報每早爭相在地鐵站免費派發,蔚然成風,而香港人不受羈絆、愛好論辯,但卻安分守法,不論是社會福利以至公民自由,又或是政府管治以至政制改革,種種問題,社會上總是意見紛紛,莫衷一是,全都是社會開放、兼容並蓄的正常現象,全無乖謬之處。正因人各有殊,文化、意見相異紛陳,香港這個城市才顯得生氣盎然,多采多姿,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才顯得獨特不群,與內地省市不盡相同。」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說,回溯亞洲戰後的歷史,不難發現媒體對亞洲政治發展,貢獻何其重大,其中又以報章居功至偉。亞洲昔日多個殖民地曾仰賴媒體培養政治文化,確立民族身份。

媒體對政治發展舉足輕重

陳方安生指回溯亞洲戰後的歷史,不難發現媒體對亞洲政治發展,貢獻何其重大,其中又以報章居功至偉。亞洲昔日多個殖民地曾仰賴媒體培養政治文化,確立民族身份。然而,新聞媒體對亞洲變革及現代化的貢獻,卻不以戰後為限。即如中國戰前1919年的「五四運動」,讓中國人民民族意識醒覺,期刊雜誌亦應記一大功。

陳方安生承認,要毫無保留、忠實不二地維護言論自由並不容易。她接著談到爭取言論自由、資訊自由的意義:「在我看來,言論自由與資訊自由是基本知情權的核心所在……知情權當然與於尊嚴無損地自由生活的權利密不可分。一言以蔽之,假如傳媒昔日不是那麼大膽敢言,亞洲也不會像今天那麼自由。而無論對於政府及商界都應該視言論自由、資訊自由為資產……凡是一以影響社會未來興衰成敗的事事物物,不論是政治社會問題還是工商財務政策,傳媒都必須有自由涉足其中。」

開放的資訊確保香港地位

關於香港的情況,陳安生說,香港早已成為全球「資訊社會」的一員,如果沒有開放無阻的通訊,又或者不能全面掌握國際上流通的資訊,香港將難望保持現今在全球經濟的地位。
陳方安生對於近年來,社會人士對報刊雜誌侵犯私穩頗為關注。她期望政府早日完成審議並提出建議,讓市民可以消除疑慮。而世界各地都有權以公眾利益為本,訂定提供資訊的操守標準。政府固然必須盡其本分,確保香港遵守《聯合聲明》與《基本法》的條文與精神,然而,新聞自由畢竟應建基於業內人士的專業精神及操守。

為微軟雅虎古狗所為痛心

陳方安生還提到,讓她「感到心痛」的是,見到電子郵商如微軟(Microsoft)、雅虎(Yahoo)以至聲言「不為非作歹」的古狗(Google)一一為進入中國市場而不惜放棄原則,向政治壓力屈服。

她又說,香港的服務對是否發達,是否可以衝出亞洲、打進全球各地的市場,早已是香港繁榮興盛的關鍵所在。

陳方安生分析說,就國民生產總值而論,先進經濟體系的總值有超過半數以「知識為本」,增長最劇的是「知識密集」服務,新職位最多的則是「知識從業員」。她預測,如何掌握和善用知識,將會主宰我們的未來。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對於近年來,社會人士對報刊雜誌侵犯私穩頗為關注。她期望政府早日完成審議並提出建議,讓市民可以消除疑慮。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莞警方証實台商李建章遇害
深圳黑酒吧專宰外來客  遊客務必提高警覺
澳門首季GDP成長率預估達到近兩成
香港首季家庭收入平均上升百分之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