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薛飛綜合報導)據中國青年報報導,10月14日下午,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在參加高校合作與發展論壇上一語驚四座:「兩個月後,目前國內最漂亮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將在廈門大學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級廈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其中對管理、法學、經濟、軟件學院的學生還是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打高爾夫球。」校長稱這是推行精英教育。
無獨有偶,就在前兩天,這種「貴族運動」也走進了上海財經大學的課堂。為此,上海財大專門買了30套器材,並在室內足球場搭起了模擬場地。
一時間,高爾夫球課成了中國大陸各家報紙評論的熱點。新京報評論文章稱之為高等教育的超前腐敗,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精英秀教育」。人民時評質問大學教育豈能功利化?四川天府時評評論文章稱:高爾夫進大學成必修課純屬扯淡。河南大河網稱必修高爾夫球是錯位精英教育,深圳商報則認為設立高爾夫球必修課超越了高校課程底線。總之在質疑高消費的同時,一個共同的疑點就是,貴族運動是否能催生社會精英?
在眾多報紙評論的「口水如潮」的批判下,中國青年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則認為,不妨對高爾夫球課多些寬容。
分析:高昂的花費不適合國情
一位研究生在京報網上撰文認為,高爾夫目前在中國是一個高投入、高稅收、高虧損的項目。一般說來,一個標準的18洞高爾夫球場,需佔用土地近2000畝,投資成本需達1.5億元以上,如果加上場地建設、會館建設、球場維護等投入,大約要3億元。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我想,不管其背後的理論多麼牢固,理由多麼充分,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來講,無疑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事實上,中國高等教育現在連大眾化和普及化都沒有做好。
新京報在「高等教育的超前腐敗」 一文中稱,如今,貧困地區的中小學連桌椅板凳都沒有,一些大學卻拿納稅人的錢蓋豪華校門,給食堂裝豪華電梯,興建高爾夫球常這些現象說明,用納稅人的錢以計劃經濟的方式經營高等教育的體制已經急需改變。否則,中國的大學就將不能成為消除社會不公平的基地。
信息時報文章稱,一個高爾夫球場的佔地,可以建成更多的學習場所,讓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建設需要的巨大投資,對尚在發展階段的大學建設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文章稱大學建設高爾夫球場是深受極端物質主義之害,大學之大,在於大師,在於學問。
還有文章稱,花費巨資搞所謂的「高爾夫必修課」,還不如把這筆資金拿來沉下心來搞教學和科研。前者只會讓學生玩物喪志——最多是讓學生多了一項娛樂的項目,而後者卻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大量的人才。
討論:貴族運動能否催生社會精英?
新京報評論文章認為,精英不是「秀」出來的,雖然在流俗的見解中,包裝很重要,甚至比內涵更重要。如果大學教育要培養精英品格,而不是精英姿態,不是要淪陷在趨炎附勢、追逐時尚的流俗之中。
大河網評論文章稱,精英的特徵是要具備崇高的理想,並願意腳踏實地為之奮鬥終身,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團隊領導才能,引領社會進步。而從現實來看,讓高爾夫成為必修課無疑違背了初衷,是一種錯位的精英教育。
也有文章認為,把高爾夫列為必修課,某種意義上是在挑戰高校課程市場化的極限。從課程設置來看,過度強調商業化技能、忽視知識修養是捨本逐末;從思想導向來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高校設置某些特殊課程有可能讓大學生的心態誤入歧途。
精英教育的隱患討論
天涯社區評論文章稱,廈門大學把高爾夫球當成學生的必修課,無助於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卻極有可能助長富家子弟的紈褲習氣同時加深貧困子弟的自卑心理,從而讓校園裡的貧富差距更無情地暴露,而長此以往,將有可能帶來許多社會隱患。此外,對有限的教育經費不合理分配,增加了學生的額外負擔,無助於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
還有作者認為,高爾夫球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貴族運動,能夠享受它的是極少數富人和成功者。質疑如果大學生現在就沉迷於這種富貴運動之中,不是在培養精英而是在葬送精英。
中青報:不妨對高爾夫球課多些寬容
在大眾對精英教育的口誅筆伐下,中青報評論文章一直獨秀的認為,應該對高爾夫球課多些寬容:高爾夫球課成為某些院系的必修課,在高等教育備受批評的當下,必然會被口水吞沒。事實上,它所表達的,實際上是公眾的「大學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即便大學進行種種努力與改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理想。
如何看待這種差距?用胡適的話說,也許就是自由與寬容吧。就事論事,若是論者不帶任何偏見,高爾夫球課之於管理、經濟諸院系學生的針對性和務實價值,顯然是頗實際的。在並不偏廢體育健身強體功能的同時,對高爾夫球課的兼容吸納,顯然有益而無損。@(//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