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璞瑄南灣報導/ 隨著網際網路在我們工作及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網路安全的相關議題,亦逐漸受到重視。北美台灣工程師協會(NATEA)7月28日於密必達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免費講座,與會的多位專家及創投業者,與聽眾分享了當前的網路安全技術發展,以及如何應用網路安全技術,化支出為商機。
現任Arcot Systems的產品行銷主任Rod Stuhlmuller表示,現有的網路安全技術都是透過硬體或軟體,或者同時混合軟硬體的功能執行。但不論是透過何種方式,基本原理都是以不同的運算方式將用戶資料加密偽裝後傳輸,進而保護交易資料的安全性。
Stuhlmuller指出,企業在建置網路安全技術時,必需考慮成本、使用者經驗、軟體授權的彈性、及資料加密強度等因素。以企業建置軟體網路安全技術為例,一般用戶只需設定一組個人用戶名稱及密碼,網路安全軟體便會在用戶端的電腦主機上,儲存一組網路安全鑰匙檔案,用戶在登入企業網路時,網路安全軟體會先驗證用戶資料及安全鑰匙檔案,接著開放用戶進入安全網路,進行資料傳輸或交易。
現行的技術也為出門在外的網路用戶,提供更安全的保護措施。用戶如果需透過公共電腦執行加密交易,可上網取得一組臨時密碼,功能等同於儲存在家中電腦上的安全鑰匙檔案。對於經常出差旅行的商務人士,或臨時需要進行加密交易的一般用戶,此項功能無疑為網路安全交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
StorCard的業務推廣副總裁 Shail Khiyara則以硬體技術為例,說明現有的網路安全市場及技術應用。他指出,目前市面上廣為流通的智慧卡,即為透過硬體技術進行資料加密。智慧卡的資料儲存量,從早期僅能存放兩枚半模糊指紋的容量,到現有的100MB,並繼續朝5GB的目標邁進中。
智慧卡攜帶方便,應用範圍相當普及,從校園中的學生證、銀行提款卡、到人手數張的信用卡等,都可見智慧卡的蹤跡。以台灣為例,發卡量超過兩千兩百萬張的 IC健保卡,即為智慧卡的應用代表。民眾可以把在不同醫院就診的病歷紀錄,全部儲存在一張智慧卡中,當轉診或發生急難狀況時,便不必擔心醫生沒有個人病史供參考。在美國,隨著反恐及國家安全議題不斷升溫,利用大容量的智慧卡儲存個人的聲紋、指紋等特殊資料,製作獨一無二的個人電子識別證,並用以管理入出境紀錄,都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此外,一般用戶配合個人專用的讀卡機,則可使用智慧卡隨時隨地上網進行安全交易。如果卡片不慎遺失也不必擔心,現有技術讓智慧卡不僅辨認用戶名稱及密碼,還會認讀卡機,為用戶提供高層級的安全保護。◇(待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