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GDP摻水2.7萬億元

標籤:

【大紀元3月15日訊】(BBC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江迅3月14日報導) 百姓中流傳這樣一副對聯,上聯:上級對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聯:下級對上級,層層加水,水到渠成。橫批:各得其所。

「官出數字,數據出官」、「誰不造假誰吃虧」,在中國大陸已是一種常見歪風。在已近尾聲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政協委員李德水披露了一個驚人信息:2004年各省市自治區上報的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核算後公佈的GDP數據相比,竟然高出3.9個百分點;2004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13.65萬億元人民幣,比各省市自治區上報匯總總量少26582億元人民幣。在政協經濟界別的聯組討論會上,顯得苦惱的李德水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2004年許多省市的GDP都達到兩位數,而國家的卻只有9.5%?一些省市地區,仍過於看重GDP,報送統計數字時左顧右盼,層層摻水,成為省市GDP大於國家GDP的重要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目前在中國的分級核算體制下,數據出現一些誤差難以避免,但各省市自治區GDP增速匯總值,如此大比數高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就令人難以理解了。

據李德水的分析,數字相差那麼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年初制定計劃預期指標時,往往自上而下層層加碼,為落實預期指標,就會自下而上層層加水;重複計算,如一些跨地區的大型企業和公司,總部計算的是分佈在全國各分部的總和,而地區還會再次計算;還有核算工作不規範和資料來源不同。不過,李德水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區間相互惡性攀比,過於看重GDP,將其視作官員的考核指標,有的甚至採取末位淘汰制。一些地方統計部門報送數據時左顧右盼,生怕自己吃虧。

又起「浮誇風」

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地方單求數字增長,不求實際經濟增長,以此包裝自己政績,不惜虛報浮誇,好迅速升職。聽一位人大代表說,湖南省衡陽縣原鄉鎮企業局副局長馮加格,因「參與篡改鄉鎮企業總產值和鄉鎮企業利潤總額」,縣監察局曾給予其行政處分,但不到一年,馮加格沒有降職反而升了職。中共衡陽縣委官員說,據組織部門考察,馮「資歷老,能力強,懂統計」。一個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嚴重違反《統計法》的官員,居然獲提拔,新任的竟然是以維護《統計法》的尊嚴為己任的統計局長。這種讓違法者執法的做法令人不可思議。

據國家統計局的一官員透露,幾年前國家統計局作過一次執法檢查,那一年就查出六萬起浮誇虛報、隱匿瞞報和拒報假報遲報事件。GDP失真,是地方「官員失信」惹的禍。官員失信已呈激增趨勢,對官員失信的治理已刻不容緩。

政協委員、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谷永江提出,對弄虛作假的官員一定要嚴懲。在統計上作假,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是危害性極大的腐敗行為,必須嚴肅查處,但現在處置「手軟」,也沒有相應規定,作假的官員反而能陞官。

一些省市縣的「地方長官意志」,對統計部門的工作產生影響。不過,國家統計局對”數據打假”動了真格,對統計法的執法力度加大。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不是依據底下層層上報,將地方數字簡單相加,而是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獨立核算的,經過普查、抽樣調查、匯總、評估、修正得出數據。例如,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上是對200多個大中城市的4萬多戶居民調查得出,而不是上報數。農民純收入是對857個縣6萬多戶農家計調查得出,而不是各縣自己報的數字。當然,也有不少經濟學者和統計學者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率統計與國際通行的統計方法尚不可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若恩兩年前就指出,中國GDP統計的規模、國民經濟核算的範圍,近年已與國際靠攏,但GDP增長率問題,包括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三部分的統計實踐,仍與國際上許多國家存有差異。(//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透視中國﹕代寫情書和情書軟件
【透視中國】辛灝年谈禁片《走向共和》(三)---誰是真正的共和國
透視中國:「誰是賊?給我出來!」
透視中國:人大和政協的「手機短信提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