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綜合報導)近一年來日本和中國關係出現劇烈變化,兩國之間有著從未間斷的爭端。如今日本在美日安全會議上就台海問題採親美立場,為兩國早已逐漸冷卻的關係,再投可能的負面變數。
知名新聞媒體「Knight Ridder」東京特派員提姆強森指出,中日在亞洲都占有重要地位,日本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則為崛起中的勢力,兩國民眾的仇恨情緒日漸高漲,不知兩國領導人是否對加溫中的民族主義情緒視而不見。
中國對日本的仇恨情緒,由中日戰爭開始,近年來達到最高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政府簽發前台灣總統李登輝的觀光簽證、釣魚台列島(日本稱為尖閣列島)主權爭議等事件,使中國仇日情緒再度上揚。
去年八月,中國足球隊在北京舉辦的亞洲盃敗給日本,夾雜著民族主義的輸球情緒,終於導致群眾暴動。
日本對中國也有許多怨言,尤以去年十一月在領海發現中國潛艇出沒最為嚴重,使日本不得不更加重視中國的武力擴張。
隨著日本仇中情緒加溫,許多日本人質疑,為何每年要付出近十億美元的「發展援助基金」,給予對日不友善、而且經濟快速起飛的中國。
事實上,小泉純一郎自二00一年就任後,日中即未曾進行任何形式高峰會,而小泉似乎也打算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然而日中兩國有著微妙關係,中國自去年起已超越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可形容為日本經濟復甦的「幕後功臣」。同時,對彼此在亞洲的影響力和能源分配,競爭相當激烈。
專家分析,日本對中國仍缺乏長期性的戰略和對策,或許是它在亞洲從未遇過如此強勁的對手,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