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猶太後裔在以色列

人氣 680
標籤:

【大紀元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熊志遠、左成耶路撒冷報導)四年半以前帶著妻子、女兒輾轉到達以色列後的第一個晚上,他徹夜難眠。第二天清晨他一個人步行幾個小時到了耶路撒冷老城古猶太教堂遺址的哭牆,淚如泉湧。從那時起,在中國開封出生、長大的猶太後裔金廣元先生和他的家人開始了在這個猶太國家的新生活。

*輾轉來到以色列

金廣元先生的希伯來名字叫Shlomo(即聖經中的索羅門王名字的希伯來讀法),今年48歲,曾在國內經營鍋爐配件廠。妻子張金玲不是猶太後裔。他們的女兒文靜剛剛高中畢業。

金先生講述了他和家人來以色列的曲折過程。

祖父生前經常跟孩子們說:「你們是猶太人,要回到聖地去。」父親臨終前對金家三兄弟說:「有機會一定要回到聖地。」父母過世後,回歸聖地的願望也越發強烈。

從那以後金先後去北京四次。

95年第一次去時是到北京參加展覽會,一行三人順路到以色列使館,問是否可以回以色列。當時是使館的中國工作人員接待。他們詢問以色列對開封猶太後裔是甚麼態度,並遞交了資料,可是拒絕接受。原因是不承認他們是猶太人。

一位名叫張廣照的猶太後裔曾在95年以農業考察為由到過以色列。他當時就有移居以色列的願望,就到以內務部詢問開封的猶太人怎麼辦?以官員問:有甚麼證據嗎?開封有拉比(猶太教律法學家)嗎?張回答說:沒有。以官員問:政府承認嗎?張出示戶口簿,上寫:「猶太人」。內務部官員說要公證書。張馬上回國辦理公證。

第四次去北京之前,三位猶太後裔在開封當地的公證處做了猶太人身份的公證。當時的戶口簿民族一欄填的就是「猶太」字樣。可是公證一週後,中央下達文件到開封公證處,聲明公證作廢。如果公證不交出來將負法律責任。一個月以後,開封猶太人家庭的戶口簿也被強制改成「漢族」或「回族」。

張廣照在北京把公證交給一位美國人,托他交給以色列使館再轉交以色列內務部確認。張乘火車回開封的途中,警察已經在他家等他。警察問:「都聲明作廢了,為甚麼還交給以色列使館?」說是以色列使館交給中國政府了。張被逼迫寫悔過書。警察逼問公證書的去處,張回答說交給芬蘭人了。原來公證過後三天交給了來到開封的芬蘭猶太人。

99年,金先生一家辦理去芬蘭旅遊。芬蘭的猶太組織幫助辦理去芬蘭的簽證,兩週後辦成。當時警察警告說:不許移民。當時只有夫婦倆和女兒知道要出國。金跟外人說是去廣州工作。臨行一週前,金把工廠賣掉、分掉。家裏的房子賣掉後搬了出來,對外人說是要裝修。連鄰居和弟弟都不知道是要出國,都說裝修好了再搬回去。直到飛機起飛前,金才給家裏打了電話道別。

金夫婦倆人帶著女兒到芬蘭後,女兒第二天就開始在當地的學校上學,並向當地的猶太人學習希伯來語。在芬蘭居留期間等待以色列入境批准。剛好4個月後芬蘭簽證到期時,以色列的旅遊簽證批准下來了。就這樣,一家三口來到了以色列。

*開封的猶太人

史料表明,早在唐代就有猶太人隨商隊從陸路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到了北宋,在繁華的都市開封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猶太社團。

1856年一位加拿大人來到開封,看到了教堂、拉比,還畫了圖。

在金先生的記憶中,文革前的開封猶太後裔保留著猶太人的風俗。據父親講,過猶太節日「逾越節」時家裏吃不發麵餅和淹一年的酸菜。除此之外還過猶太新年,但由於與其他猶太社區的隔離,唯一的依據就是聖經,所以日期可能和以色列的曆法不太一致。

文革期間,金先生的父親受到了衝擊,被打成「以色列特務」。當時曾經掛牌遊街。很多猶太傳統的書籍也被燒燬。

70年代文革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猶太人開始到開封尋找猶太人。當時和猶太後裔見面要經過中國旅遊局批准。見面前當地的猶太家庭要經過「培訓」,教他們在外國人面前如何說。「國家對待猶太人好不好?」——「好!」「受歧視嗎?」——「不受。」

如今在開封有400多戶猶太後裔家庭,大約2000多人。每個家庭都知道誰家是猶太人,誰家不是。

金先生說,猶太後裔家庭保持Kosher,即猶太律法中的飲食戒律。金先生在家時每週過「沙巴特」,即猶太人的週六安息日,儀式上和以色列一樣。週五太陽下山前讀聖經,一個人讀,其他人聽,還有唱讚美歌。可是人一多,警察就來干涉。曾有一次16位親友一起過「沙巴特」,公安知道後通知說以後不許非法集會。從那以後只好每家自己過「沙巴特」。公安一直監視,不間斷。

金先生曾找過開封市市長,要求恢復猶太教的信仰自由。當時的副市長張家順說要註冊,但又不准註冊。如果要強行聚會,就要受法律制裁。

問到為甚麼猶太人被壓制,金先生說,猶太人向來多災多難。不管別人怎麼看,都要在上帝安排的路上走下去,因為是上帝的選民。他講述了一段歷史:

1952年,北京召開了民族代表大會。開封猶太人後裔去了兩個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問:「你們是甚麼民族?」兩人答道:「我們是猶太人。」過後毛出一文:承認56個民族,不承認猶太人。說是歷史遺留問題,可管可不管。

*是否猶太人?

金先生到達以色列後第二天步行幾個小時到了耶路撒冷老城古猶太教堂遺址的哭牆,淚如泉湧——因為家族世代的願望實現了。他讚美上帝,並向上帝請求,讓開封所有的猶太後裔都回到以色列。當天在哭牆六個小時,周圍有拉比曾試圖跟他講話,可是語言不通。

如今金先生一家三口住在耶路撒冷裝飾簡樸的公寓裡。一進門就看到猶太人節日的燭台和盤子。客廳裡掛著幾幅舊時開封猶太人教堂及其周圍景物的畫像。

 

 

 

 

在以色列四年多了,仍然沒有合法工作和居留身份,因此夫婦倆人沒有工作。中國護照也過期了。生活難一些,但金先生說心中有上帝,就夠了。

剛到以色列時曾和妻子女兒一起到速成班學習希伯來語。如今他每天去教堂讀經。平時有時去買菜,晚上去散步,週五「沙巴特」之前去踢球。生活的支出由芬蘭的基金會資助。這個基金會同時幫助前蘇聯國家的猶太人回歸以色列。

2001年經由人介紹去耶路撒冷的一所教堂,介紹給當地的拉比。教堂的人很友善,金先生和妻子每個「沙巴特」去一位拉比家庭共進午餐。

由於最近以色列移民警察對非法外籍勞工抓得很緊,金先生還曾經被逮捕。監獄裡同囚的一位以色列人看到金先生戴著猶太人的小帽說:「你是假的!你是怕被抓才戴猶太帽的。」並且把他擠到一邊。晚上祈禱時,金先生用希伯來語祈禱。那個以色列人說:「原來你真是猶太人。」索性把自己睡覺的床讓給了金先生。

以色列內務部不承認金先生一家是猶太人。原因是按照以色列的回歸法,猶太人身份是由母系傳的。而開封的猶太後裔是父系傳的。因此以色列官方不承認開封的猶太人。金先生本人目前仍未按猶太教規行割禮。妻子希伯來名叫Dina,雖然不是猶太後裔,但是覺得自己和猶太人一樣,並支持、參與丈夫的信仰。

問到有何打算,金先生說,如果以色列不接受他,他可以回開封,組織大家學習聖經。女兒在靠近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的宗教學校剛剛畢業,準備皈依猶太教,可能對父母的移民有些影響。皈依過程包括學習猶太律法。他本人和妻子也許會同意皈依猶太教。但他以前向來認為:「我是猶太人,為甚麼還要『皈依』猶太教呢?」

*最大願望-讓更多人幫助開封猶太人回歸以色列

金先生的最大願望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開封猶太人,讓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回到以色列。

當問到是否愛國,金先生說:「生我養我的是父母。中國收留了我,我很感激。要代表父母感激中國的寬容,沒有讓猶太人在中國滅亡。」

金先生說:「宗教信仰應該是自由的。不讓人信仰,就沒有信仰自由。信仰是精神的支柱,人都應該有一個信仰。信仰會讓人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女兒談以色列生活

金先生的女兒文靜,希伯來名叫Shalva,意思是「平靜」。她描述了在以色列的生活。

「四年半以前我跟父母來到以色列。當時我和父母到速成班學習希伯來語。速成班的所有課程都學完了,我們就開始找學校。我們在耶路撒冷找到幾家學校,由於我的年齡和語言的關係,他們沒有收我。

「經過朋友的幫助,我到一個為新移民青年設立的宗教村莊。這裡多數學生都來自埃塞俄比亞和俄羅斯。人們對我很好。所有的人對我都很好奇,總是問我問題。很快的,大家就都認識我了,可是直到現在我仍然不知道所有人的名字。

「我選擇在這個地方學習還因為我要皈依猶太教。這個地方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且幫助學生完成皈依過程。因此我從10年級起就加入了皈依程序。由於在中國我從來沒聽說過『皈依』是甚麼,我感覺甚麼都怪怪的。因為這是個宗教村莊,每天早晨要祈禱。女生每天一次就夠了,男生則要每天祈禱三次。除了個別細節之外,男女生的祈禱內容幾乎一樣,可是遵從的戒律不一樣。女生皈依要學的比男生要少。雖然如此,開始的時候對我來說仍然很困難。

「我在家裏是獨生女,從來沒有過出門遠離父母的經驗。(父母住在耶路撒冷,我學習的地方要住校,靠近海法。)也由於自己是女孩,加上年齡和語言的關係,我覺得很難與人溝通。有一次正上課時因為想念父母,我哭了起來。就這樣,在第一年裡我學了有關猶太教的基礎知識,而且對猶太教有許多疑惑。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我習慣了村莊裡的生活,學習與人溝通,並試著走入猶太教。

「對於拉比們來講,要皈依猶太教就要表示自己的誠意。不僅僅要學習,還要付諸於行動,例如每天祈禱,每週五、六上教堂。不但要有行動,還要讓大家都看到你想成為猶太人的誠意,所以要很長時間來觀察。然後要看你對猶太教懂的夠不夠,根據這些來決定甚麼時候正式皈依。因為我對猶太教的疑惑和提問,我的整個過程共用了三年的時間。通常學習皈依課程後一年就可以完成皈依過程,可是這也看每個人的意志,因人而異。

「其實雖然我在以色列只有四年半,我感覺以色列好像我的家一樣。我已經開始忘記我的中文。可是因為是在中國長大的,我仍然對中國有感情。我想念中國,為中國的發展而高興。我很想去看看中國。在我內心我仍感覺我的一部份是屬於中國的。因此我想在大學裡繼續學習中文,並學習經濟學或企業管理。我希望在與國以有關的領域工作。

「我覺得以色列的生活比在中國自由。在以色列孩子們從小就會獨立生活,14到16歲就開始在商店、餐館、及其他各種地方工作。他們知道想要有錢花就要去打工掙錢。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甚麼,要努力才能得到應得的東西。以色列人不會放棄他們應得的東西。

「在以色列我很難習慣的就是人們的『乎次巴』[註:可譯為「冒昧」、「放肆」、「傲慢」、「魯莽」。]。他們總是有甚麼事當面就說,不管是關於你的好事還是壞事,他們就直接了當的跟你說對你的看法,並問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是以色列人的文化,其實是很好的事,可是對於生活在其他文化中的人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拉克人權部長:薩達姆姪子在約旦邊界被捕
法國各界聲討反猶太人攻擊案
法國反猶太襲擊事件 震撼全國
法國婦女承認她捏造反猶太人攻擊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