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5日訊】 在中國最高政壇上有一個“上海幫”,這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不僅在海外媒體上出現的頻率高,而且在中國老百姓的街談巷議中也是一個常挂在嘴上的話題,當然在中國的官方媒體上是看不到的。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被稱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朱學勤也不否認這個說法。他認為,“上海這個中國大城市,本身的一种很強的‘地方性格’ 所投射而成的。這個飽經外國政治和經濟文化洗禮的城市,是個讓官員磨煉身心、丰富閱歷的大烘爐” ,所以“ ‘上海幫’ 官員在上海當官的時候,确實吸收了很多上海城市的性格,如文明程度多一點,更懂得跟國際接軌” ,“如果中國是向改革路上走,上海干部在中央任官占的比例多一點,有其歷史的合理性”( 七月二十八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
朱教授說的很對,上海這個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上海人,特別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很會會斤斤計較,很有經濟頭腦,和北京等北方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一九六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住在公安局招待所,那飯票小到以“錢” 計,糧票也是這樣,當年我因公跑過全國二三十個省市,除上海外,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地方這樣“小气”。這大概也算上海的一個“地方性格”吧,當然由于上海金融、紡織等工業和交通運輸等等,早就遠遠跑在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的前面,在整個亞洲也不遜色,這就使上海國際聯系廣泛、現代文明程度和現代化管理水平高一些。如果僅從這种意義上理解,中央政治舞台上“上海幫” 和來自上海的干部比例多一點确實“有其歷史的合理性” 。
但是,“上海幫” 的形成,并非出于這种原因,至少不是主要的,而主要是一种政治需要。朱學勤說,“為什么在湖南、在四川做過一輪官的,一旦提撥到中央,人家不會說你是四川幫、湖南幫,你從上海去的,人家就說你是上海幫?因為這個城市的地方性格太強烈。”
我覺得朱教授這個說法太牽強附會。請問,半個多世紀來,有那個省、那個市,有上海那樣,一下子匯集在中央,而且最主要崗位上那么多領袖人物呢,某個省、某個市,被提撥上一兩個政治局委員,也無法形成為“幫”,唯有上海有這個可能和條件。其實文革前也沒有上海幫。五十年代,陳毅由上海市長升遷到中央,當了“國務院”副總理,也沒有人說幫不幫的問題。文革期間的四人幫其實就是“上海幫” ,這不僅因為其中三人來自上海,在中央分別當了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員,而且江青原來也是混跡在上海。這個“四人幫”或說“上海幫”和上海优越的歷史的地位,和“飽經外國政治經濟洗禮”,似乎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完全是政治斗爭的產物,并反過來又為其服務的。吹響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號角的《評海瑞罷官》就是姚文元、張春橋和江青,在偉大領袖支持下在這個國際大都市密謀而成的,一九六七年一月全面奪權的風暴也是在這里刮向全國的,緊接著的聞名中外的《上海公社》(后來的革命委員會)更是全國效仿的樣板。這种由革命產生`革命斗爭需要的幫派體系,無任何合理性可言。
當然,朱學勤先生也許主要是指九十年代后,從上海市委書記升為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開始,“中央的領導人越來越多是從上海過去的”事實說的。但是,即使僅指此,把這种現象和上海的“地方性格”聯系起來,也是不能令人心服的。我覺得,恰恰可以用朱教授自己的話駁他自己的結論。
那些被稱為屬于“上海幫”的干部,“其實未必是上海土生土長,都是在上海當過一輪市長、市委書記以后离開的,所以,說他們是上海的干部,可以說正确,也可以不正确,他們不是在上海,從基層党員一步步上來,只是在政治生涯當中,有過一輪‘上海記錄’而已”。這确實是事實,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這种情況。就是“四人幫”中似乎只有姚文元是上海外,其他三個分別是山東人和東北人,不過張春橋在上海的時間相當長。看一看從江澤民開始陸續進入北京當大官的,包括江澤民在內,在上海掌握大權的年數均屈指可數,既如此,上海的“地方性格”對他們影響有多大呢。現代科學已進步非常,互聯网已把世界濃縮為一個“地球村”,不出門照樣能知天下事,不要說你上海,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日新月异的變化,人們也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了解,甚至掌握,所以,任何“國家性格”,“地方性格”對一個人的才智和本事并不起很大作用。台灣有個極有名气的李敖,五十年沒有离開過那三万多平方公里海島一步,然而瞬息万變的世界卻深刻在他的文章和著作中。從這种意義上說,邊遠省區的書記、省長或主席,不一定就比你上海幫中的某個水平低、能力差。
事實上,“上海幫”和“地方性格”沒有必然聯系,也就是后者對前者不起主要的決定作用,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國社會主義的選拔干部的非民主制度。如果說“四人幫”是偉大領袖直接選拔和重用的,那么九十年代后的“上海幫”則是第三代領導人的精心安排而成的。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在那里。如果中國真正實現民主化,同西方一樣,實行競選、直選決定各級領導人,并且有嚴格的任期制度,就不可出現這种情況。所以,“上海幫”和上海的“地方性格”沒有內在的必然關系。
(議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