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一日電)今天下午預料將有超過十萬人參加由香港民主派發起的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遊行。香港一些報章呼籲遊行市民冷靜,不要影響香港的穩定。
新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遊行雖云是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但參加者各有懷抱,有人要『倒董(建華)』,有人怨高官不濟,其實經濟搞不好導致市民不滿才是最大原因。今天的遊行,各國的傳媒都會報導,示威的片段會在各地的電視機上出現,如果有人不克制,害的是整個社會,有騷動發生,旅遊和資金自然不會來,香港要從SARS後復甦就有困難。」
經濟日報的社論指出,「在廿三條立法上,許多市民認同要確保國家安全,並不反對立法,但擔心條文有漏洞,或會損害市民自由及香港根基,希望能妥善修改。港府應聽取民情,就市民疑慮作詳細解釋,化解市民和政府之間的矛盾。可惜,政府卻選擇硬上馬,給市民政府漠視民意之感。」
明報發表社論指出,「回歸後,香港從英國統治過度至港人治港,但行政長官並非由港人普選產生,認受性先天不足」;後天水失調。從否決獨立調查 SARS,到倉卒推動23條立法,都反映特區政府高層判斷和市民的期望嚴重脫節;政府民主因而屢跌新低,港人被迫上街遊行宣示不滿,這個情景是回歸初期難以相像的。」
但社論指出,香港的前景依然是審慎樂觀的。原因之一,是香港經濟只要加速轉型,讓大珠江三角洲經濟體系形成,香港將可從中得益。它說,「我們已站在這個劃時代變化的門檻前,卻因為站得太近,看不見門後的風光。」在政治上,新一代中國大陸領導人比較開放,對香港的理解和包容應該比以往強;香港人崇尚自由和自主,敢於對權貴和錯誤說不,今天的遊行是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