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悲劇 令人惊心

標籤:

(//tvsmo.com)
【大紀元1月12日訊】“病從口入”,人人會講,但很多人就是把不住這一關。近年來,人的嘴吃讒了,總想獵奇吃山禽异獸、生猛海鮮,甚至想出些离奇古怪的吃法,卻不料吃出了悲劇。

  嗜吃山雞得怪病

  有一名19歲的大學生,暑假回山鄉度假,在即將返校前出現持續高燒、全身酸痛、肝脾及全身淋巴腫大、貧血,几周的抗炎治療毫無效果,輾轉到湖南大醫院時,已是極度衰竭。傳染科、外科、血液科經骨髓穿刺也查不出病原。最后用特殊骨髓染色,才在顯微鏡下看到大量組織胞漿菌孢子,确定為“組織胞漿菌病”。

原來該患者吃過父親獵獲的山雞鳥肉,還抓過一只貓頭鷹,讓他玩了一個多月,不料感染上這种病。組織胞漿菌病是由蝙蝠、雞、鴿等傳播的真菌病。其臨床病理与結核病近似,很容易与結核病?昆淆。大面積調查發現某些難治肺結核實際上就是被誤診的組織胞漿菌病,或者二病合并存在,既有結核病,又有組織胞漿菌病。因組織胞漿菌對抗結核藥不敏感,所以病人可久病不愈,十分虛弱。組織胞漿菌在一些地區實際感染率并不算低,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那里的青少年飼養小動物成風,因此那儿的組織漿菌病感染率高達85%,甚至每年暴發小流行。我國華東、華西、中南地區健康人感染率分別為11.10%、21.77%、18.3%。在有些醫院住院結核病人中,組織胞漿菌感染可達54.55%。

  專家指出,愛護鳥類,但不要過于親近,更不可獵食鳥肉,以免發生類似悲劇。

  食蛙遭致失明

  一位种稻農民,因病輾轉到上海就醫,醫生發現他兩眼突出且已近失明,思維遲鈍且語言不清,開始還以為他長了腫瘤,后來發現他口腔粘膜有花生米大小結節,切下來化驗發現里面有個“裂頭蚴”虫,再仔細檢查,發現他眼內、腦內也都有“裂頭蚴”的包囊。追問其病史,家人說他最愛吃田雞,而且經常活剝生食,只要蘸點蒜茸辣醬即可。原來他是吃了寄生“裂頭蚴”的青蛙肉,發生多處“裂頭蚴”包囊寄生。病根就此找到了。

  就像人體一樣,青蛙體內也有寄生虫,而且不只是一种。有些還是与人共患的寄生虫。裂頭蚴是曼索迭宮絛虫的幼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貓、狗小腸內,虫卵排出在水中孵成鉤球蚴,被劍水蚤吞食發育成原尾蚴,与劍水蚤被蝌蚪吞食,即發育為裂頭蚴,蝌蚪發育成蛙后,裂頭蚴即移行到蛙肉內寄生,所以蛙是裂頭蚴的中間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肉,裂頭蚴可穿過腸壁人血,移行到人體各個部位寄生,形成0.5-5厘米大小的囊性結節。裂頭蚴最喜歡寄生的部位依次是眼、口腔、頰部、四肢、腹壁、胸腹腔甚至腦內。如果僅寄生在皮膚、粘膜,還容易診治,倘若寄生在眼或腦內,不僅診斷困難,后果也不堪設想。

  蛙肉中還寄生“棘口線虫”,人吃了帶有這种寄生虫的青蛙肉,其幼虫在人體內游移,對皮膚、肌肉組織造成損害,形成膿腫結節,移行于神經系統時可引起腦脊髓炎等病症,也有因該病死亡的報道。

  吃鼠肉殃害家人

  有一名外號叫“鼠妞”的學生,一連几天沒來上學了,放學后老師帶几個同學來看她,發現她病倒在床上,家人說她發燒已經三天了,還頭痛、眼痛、全身痛(三痛),用過不少抗生素都不管用。老師見孩子病得不輕,忙和家人一起送鼠妞去醫院,大夫查看病人,見她面紅耳赤,眼結膜充血,就連頸胸部皮膚也潮紅(三紅),再看咽頰、軟顎及腋下胸背皮膚有出血斑點,說這“發熱”、“三痛”、“三紅”和“出血”,是“流行性出血熱”的特征。后經化驗證實,鼠妞得的真是“出血熱”,雖經醫生全力搶救,出血熱還是奪去了鼠妞性命。

  后經調查發現,原來是死者的父親喜歡吃老鼠肉,經常抓些家鼠、野鼠在家里吃。有時抓到小鼠不值得吃,就養在家里給孩子玩。“鼠妞”的外號就因她把老鼠當成寵物得來的,卻不料染上了“流行性出血熱”而喪命。

  專家指出,鼠肉并非不能吃,但要知道鼠類能傳播好多傳染病,鼠疫雖在我國已經少見,但出血熱在許多地區還時有發生。因此,吃鼠、玩鼠可要十分小心。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調查報告發現法輪功對社會貢獻顯著
健康教育講座講題:健康源自童年
肺炎与感冒不同
擬提高菸品健康捐  財政部:無特別意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