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04日訊】2025年,中共將進入高度不確定狀態。這主要基於如下三個原因:其一,國內國際形勢進一步惡化;其二,由於年齡紅線,中共省部級官員將大換血,1960年前後出生的正省部級官員和1965年前出生的副省部級官員將全部退休(除個別被習欽定者外);其三,不僅政見分歧,而且隨著二十一大的臨近,習近平的權力和地位面臨更大挑戰,中共內鬥激化。本文簡略討論第二點。
習近平於2012年末「十八大」上台。當時習在「十八大」人事上還談不上有主導權,但他主導了2017年的「十九大」,在2022年的「二十大」上手握決定權,甚至清退「團派」、將胡錦濤架離會場,權勢達到頂峰。在這過程中,也組建了一支習家軍,占有中央委員會的相當比例、完全控制了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人選。
不過,習在操作過程中,僅就人事布局而言,給中共帶來了兩個致命性的問題。
第一,習為長期執政,不僅拋棄了中共的潛規則——接班人,也破壞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的年齡結構。請看中共二十屆政治局、書記處,共26人,其中「60後」占比38%、有10人(注),且他們出生年齡全部集中在1960年-1964年,沒有一個「65後」。也就是說,總體老化、缺乏梯度、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無形中在為中共「絕後」。
第二,省部級幹部老齡化。「文革」結束後,中共省級黨委班子成員,1977年至1980年這4年的平均年齡分別為56.80歲、58.33歲、59.79歲、61.35歲,呈上升趨勢。從年齡段上看,1980年55歲以上的占85.86%,其中,60歲以上的占65.62%,年齡整體偏高,而41歲至45歲、46歲至50歲的占比分別為2.95%、4.91%。這種年齡結構無法實現幹部正常交替。鄧小平被迫推出「幹部年輕化」政策。習近平得益於此,於1983年在正定縣委書記任上被選入「第三梯隊」,之後官路亨通。
但習近平治下,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5名,平均年齡56.1歲;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平均年齡57歲;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平均年齡57.2歲,又一次呈現老化趨勢。
又如,最近一次的全國31個省份黨委換屆(2021-2022年6月30日),共產生392名省級黨委常委,其中「60後」常委人數311人占比80%,「70後」 69人占比17%。
目前,「70後」正省部級官員僅有三人,分別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首任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阿東,浙江省代省長劉捷。
比較而言,習近平46歲出任福建省代省長(1999年),49歲當上浙江省委書記(2002年),54歲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2007年)。差距何等之大。
習近平這兩個人事上的致命性問題,恰恰變成了反習勢力的炮彈。預計2025年,中共內鬥將以人事為重點。
一方面,臨近65歲的正省部級官員基本都下(例如,2024年習近平的「紅人」樓陽生、易煉紅、景俊海等三人都先後從省委書記任上退下),1965年及之前出生的副省部級官員也將退休,這就空出了大量位置。
另一方面,為解決當前部級官員老齡化,大批「70後」將躋身省部級,這就使中共各政治派系的「卡位戰」開始走向高潮。
當年,鄧小平為解決幹部老齡化問題,批量提拔年輕官員(截止到1985年底,全國已有469000名中青年幹部被提拔到縣級以上各級領導崗位)。
習近平對人事問題極端看重、控制極嚴,雖然不可能有當年鄧小平那樣大的規模,但2025年省部級官員的大調整是不可避免的,並將持續到2027年「二十一大」前。當然,中共也不一定有命開「二十一大」。
註:「60」後10人為陳敏爾(1960年9月生)、陳文清(1960年1月生、)劉國中(1962年7月生)、尹力(1962年8月生)、丁薛祥(1962年9月生)、袁家軍(1962年9月生)、李書磊(1964年1月生)、陳吉寧(1964年2月生)、張國清(1964年8月生)、李干傑(1964年11月生)。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