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俄羅斯週四(2月24日)從海、陸、空向烏克蘭開戰,引發歐美國家全面制裁。而中共同一天宣布,中俄貿易正常,引發外界擔心中共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但專家表示,俄羅斯需要的一些類型的芯片,中共無論如何也無法製造出來。
在俄羅斯週四啟動對烏克蘭的入侵後,作為一攬子回應措施的一部分,美國實施了對俄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週四宣布,將限制俄羅斯獲得技術和其它產品。俄羅斯將無法獲得半導體、計算機、電信、信息安全設備、激光和傳感器等產品。這將迫使那些使用美國設備在海外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必須事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向俄羅斯供應產品。
美國商務部說,這些管制主要針對俄羅斯的國防、航空航天和海事部門。美國與歐盟、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合作採取這一行動。
除了商務部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外,美國、英國和歐盟還宣布了其它對俄制裁措施,旨在將莫斯科與全球經濟隔離開來。
北京始終沒有批評普京的入侵行動,中共外交部週四說,中俄的貿易將保持「正常」,同時批准了從俄羅斯進口小麥。對此,白宮回應說,中俄貿易不足以抵消美國和歐洲制裁對莫斯科的影響。
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Jen Psaki)說,中俄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遠遠低於包括美國和德國在內的七國集團。這意味著中俄貿易無法彌補美歐的制裁影響。
中共無法向俄羅斯提供高端芯片
路透社在2月25日發文指出,在芯片供應方面,俄羅斯無法完全尋求北京的幫助。
報導援引中國的一名芯片顧問的話說,俄羅斯自己的芯片產業是失敗的,依賴全球半導體供應。
美國在2019年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實施制裁,切斷了該公司的大部分海外芯片供應,並有效地阻止其打造自己的芯片供應。美國在2020年將制裁範圍擴大到中國的最大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從而進一步阻礙了中國的科技霸權計劃。
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在全球芯片出口中的份額仍然微不足道——其無晶圓廠的芯片製造商(指只從事硬體晶片的電路設計,後再交由晶圓代工廠製造,並負責銷售的公司)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6%。路透社說,這也限制了北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受到嚴厲制裁的俄羅斯。
「僅中國(中共)無法滿足俄羅斯對軍事的所有關鍵需求。」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說。
該官員還表示,中國沒有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技術。「因此,俄羅斯和中國都依賴其它供應國,當然還依賴美國的技術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根據聯合國Comtrade的數據,中國在2020年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約100億美元的電子產品,約占其出口總額的20%,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其中很大一部分。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中國技術政策的道格‧富勒(Doug Fuller)表示,儘管西方國家完全切斷俄羅斯從其它國家的芯片進口可能會增加中國芯片的出口,但「俄羅斯需要的一些芯片中國無論如何也無法製造」。
中共無法獲得先進設備和高端技術 難以生產高端芯片
高端芯片已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尖端產品中,從高級智能手機和5G蜂窩設備再到用於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等。
過去十年,作為「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一部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芯片進口國,向半導體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2025計劃要求在十年中期實現關鍵技術的核心部件70%的自給率。
但受美國的技術出口限制,中芯國際等中國製造商無法生產高端芯片。路透社稱,迄今為止,中國生產的主要為低端芯片。
半導體工業協會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在工具、材料和生產技術方面「明顯落後」。
華盛頓和歐洲以安全擔憂為由,阻止中國芯片製造商獲得最先進的工具,防止其在精度和效率方面與全球領先者競爭。
貝恩咨詢公司關注芯片行業的彼得‧漢伯利(Peter Hanbury)告訴美聯社,如果沒有這些先進工具,中國就會落後得更遠。
《華爾街日報》在2021年7月的一篇報導中披露了中共難以獲得先進芯片機的問題。報導說,中共想要為國內芯片製造商提供價值1.5億美元的機器,使得智能手機巨頭華為和其它中國科技公司可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但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公司(ASML Holding)因為沒有從荷蘭政府獲得許可證,連一台機器也沒有提供。
今年1月,阿斯麥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尼克(Peter Wennink)表示,該公司仍未獲得許可,將其任何最先進的光刻機運往中國,這些機器是製造先進計算機芯片的必要設備。
《華日》說,分析師們認為,如果沒有ASML最先進的機器,中國的芯片製造商就無法製造出領先的芯片,直到國產工具趕上為止。據估計,中共還需至少十年時間才能達到ASML的技術水平。
據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要求荷蘭政府限制銷售。美國有權利這樣做,因為ASML公司的機器也使用了美國的技術。
儘管中共近年來投入巨資,試圖實現中國的芯片自主。但路透社說,在2021年6月拜登政府對美國供應鏈脆弱性的審查報告中說,中共政府正向其芯片行業提供1,000億美元的補貼,包括發展60家新工廠。然而,這些支出中的一部分已經導致了巨大的損失,出現了一系列的破產、貸款違約和被放棄項目。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