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故事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2020年12月19日訊】作者簡介:戴曉溪,1946出生於上海,在少年時代就樹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信念,是獨裁專制的抗爭者和民主自由的實踐者。

聖誕節眼看就要到了,我到超市去買雞蛋。每當我看到雞蛋,就會想起幾十年前吃的那碗炒雞蛋……

結婚後,我自立門戶。

孩子出生後,我提醒自己:養不教,父之過。

我決心要把孩子培養成才。

要把孩子培養成才,首先要身體好,要保證每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我要讓孩子每天喝一瓶牛奶,吃一個雞蛋,吃一個水果。

這個願望放在現在實在卑微可憐,但是,在毛共那個物資十分匱乏的年代,要買到這些東西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牛奶每戶只能供應一瓶,原來我倆喝一瓶,現在就讓孩子喝吧。

有段時期水果店的水果,要憑醫生證明才能買到。我有「三低癥」,體溫低、血壓低和心動過緩,有時能開到病假。有了病假,我就向醫生提出給開個買水果的證明,醫生有時肯開,有時不肯開。

好在我家親友好幾位是醫生,幫助我渡過了那段買水果要憑醫生證明才能買的滑稽時期。

最難辦的是雞蛋。每戶人家一個月只能買半斤雞蛋,半斤雞蛋只有五、六個,離我的願望差得遠著呢……

自從1953年實行「統購統銷」後,自由買賣的農貿市場不復存在,農民有時只能偷偷地做買賣。這種偷偷地做買賣,被稱為是資本主義的尾巴,要割除這樣的尾巴,上海割得很徹底。

正當我束手無策時,蘇州的親戚告訴我,在蘇州的人民橋那裡,可以從農民手中買到雞蛋。

於是,我乘火車去蘇州,出了車站,再乘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人民橋了。

這裡是城鄉結合地方,有十多個農民提籃小賣。

有一次,我正要買雞蛋,只聽見有人大聲喊道:「糾察來了!」農民們一哄而逃。有位老伯賣的是甘蔗,逃不快,被糾察逮住了。糾察要拖老伯去派出所,老伯大聲吼道:「做小生意是窮人的一條活路,歷朝歷代都允許,妳們為什麼不允許?」

糾察類似現在的城管,我看到糾察對老漢死推硬拽,就對糾察說:「這甘蔗一天也賣不掉幾根,老伯肯定有難處,才會在大冷天站在這裡喝西北風賣甘蔗,妳就饒他一回吧……」

接著我又對老伯說:「有話好好說,不要大喊大叫,有困難向糾察同誌討個饒,請糾察同誌饒了妳。」

也許這個「饒」字體現了糾察的權威,他對老伯說:「看在革命群眾為妳說情的份上,這次就饒了妳,下次再被我抓住就決不饒妳,聽見了嗎?」

「聽見了,聽見了……」老伯連連說道。

呵呵,我成了「革命群眾」……

雞蛋按大小分別是九分錢、一角錢和一角一分錢一個,平均一角錢一個。我每次買三十個再加上來回車費將近七元錢,還有牛奶、水果和其它的費用,養一個孩子就要花掉我一半以上的工資,使我感到生活的擔子很沈重。

這沈重源自統購統銷,統購統銷就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使市場死氣沈沈,老百姓生活就貧困,捉襟見肘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我回家去看媽媽,聞到隔壁鄰居炒雞蛋的香味,就隨口而說:「什麼時候能一個人吃碗炒雞蛋就好了。」

在最低生活費為八元的年代,這可是一個奢望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心。

有一天,媽媽打電話給我,要我下班後就回家,炒碗雞蛋給我吃,我聽了喜出望外!

媽媽看著我津津有味地吃完這碗炒雞蛋後,對我說:「今天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我明天就可以買雞蛋吃了……」

媽媽一個月不吃雞蛋,就為了讓我吃上一碗炒雞蛋,我深深感到母愛的深厚!

我排行老三,在媽媽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把媽媽接到我家來養老,請了鐘點工,每天把媽媽梳洗得幹幹凈凈,餅幹盒裡放著媽媽喜歡吃的糕點,水果盤裡放著媽媽喜歡吃的時鮮水果。

媽媽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三歲。

雖然,我盡了孝,但是寸草難報春暉恩,我永遠忘不了媽媽給我吃的那碗炒雞蛋……

 

 

責任編輯:田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