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19日報導) 中國經濟2002年盡管表現突出,但是國有企業的改革目前在中國仍然是個大問題。今年,中國在國企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國有企業的改造仍然面臨哪些難題?記者若思針對國企改革撰寫了年終特稿。
中國政府在1997年曾經表示,要在三年內完成國有企業的改革。自從那時以來,中國政府確實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其中包括股份制改革、與外資合資合作、拍賣給私人等等。
穆卡爾基是著名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中國信用評級部門的負責人。穆卡爾基指出,中國大部份的國企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動和實施的:“私有化主要是省級和市級政府推行的,是較低層次的地方政府推行的,因為它們擁有大部份國有企業。地方政府需要資金,有很多支出需要,迫切需要現金,因此有很高的積極性改革國有企業,以便能獲得資金,改革經濟。它們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拍賣、關閉和兼並,或是把股權分給工人。大部份中小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它們推行的。”
*國企虧損仍無法解決*
從1997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然而,中國國有企業虧損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標準普爾公司的中國經濟專家穆卡爾基說,中國的國有企業目前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虧損的企業,情況很糟糕,可能永遠也無法扭虧為盈。但是它們至關重要,不能破產。因為它們有相當多的員工,這種企業破產是非常敏感的問題。”
穆卡爾基說,第二種是為數不多的一些盈利的企業,這些企業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然而在中國,好的國有企業一般都在國家壟斷的行業,比如在煙草、電信、石油等行業。這些國有企業確實盈利很高,但是它們之所以有很高的盈利,是因為政府對競爭進行了人為的限制。一旦政府開放這些行業,它們的盈利就會下降。
穆卡爾基說,第三種企業處於這兩種企業之間–它們很難盈利,但也沒到破產的地步。他說,中國政府顯然希望能維持這些企業的運轉,改善它們的經營狀況:“中國政府現在越來越多地考慮讓外國投資者與這些企業合資,或是購買它們的股權。這是2002年出現的一個重大進展。”
當代中國研究季刊的主編程曉農博士指出,外國公司想買的是真正盈利的、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中國政府是不會放手的。比方電信公司,外國公司就很想買,但中國政府不願意放手。程曉農說,中國今年在國企改革方面採取的一個新舉措,是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來解決國有企業的壞帳問題:“在這屆政府任內,主要的改革措施實際上是把一部份國有企業的銀行壞帳由國有資產公司接管,然後幫助國有企業擺脫銀行壞帳過多的局面。原來的打算是希望國有企業從此可以翻身,實際上是想把壞帳推到股市上,用股民的錢消化掉。這就是今年提出來的債轉股的具體做法。但這個做法在今年年初準備實行的時候,因為股市急劇下跌,無法實行。”
*失業率大增專家看法不一*
程曉農博士說,中國內地目前多數國有企業處於破產、半破產狀態,失業率在一些城市達到適齡勞動大軍的30%。他估計,中國城市地區的失業工人可能高達6千萬。
不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徐滇慶教授說,失業工人多不一定說明經濟形勢不好。他說,之所以有很多人失業,是因為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在走向市場經濟。這種改革是單方向的。失業工人在拿了幾年政府補貼之後,大部份被市場機制吸收了,到服務業、個體、民營企業去工作了:“只有不斷地保持一定規模的失業工人,才說明國有企業在逐步被改造,在縮小,很多競爭行業在逐步退出。出現國有企業工人失業,這是一個好徵兆,說明改革在繼續。但是這個數字必須保持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中國從80年代就開始在國有企業中推行廠長經理承包責任制。這種做法是否成功呢?程曉農博士說,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基本上不成功,迴避了產權問題:“廠長經理們更大程度上利用這個權力營私舞弊、貪污腐敗。從過去十幾年的情況來看,大部份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正是利用政府授予他們的所謂的經營自主權,把企業經營失敗的責任轉嫁給職工,同時很多廠長經理個人暴富起來。”程曉農博士說,現在很多失業工人舉行抗議示威活動,主要是因為他們對這些廠長經理營私舞弊感到氣憤。
*中俄走不同改革之路*
以前也實行計劃經濟的俄羅斯在90年代初期對國有企業實行了私有化,曾導致經濟一度嚴重萎縮。在比較中國和俄羅斯在國企改革方面所採用的不同方式時,程曉農指出,俄羅斯在私有化過程中雖然出現了陣痛,但是基本解決了產權問題。而中國始終沒有解決產權問題,國有企業的歸屬問題到現在仍然模糊不清。他說,俄羅斯的陣痛已經結束,經濟已經開始復甦。而中國只是吃了止痛藥,把病壓住了。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推遲了陣痛的出現,但是陣痛可能即將到來。
標準普爾公司的穆卡爾基說,中國的國企改革將是一個漫長的痛苦的過程。只有在非國有經濟成長壯大、社會保障系統完善之後,才能真正完成國有企業的改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