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十三日專電)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教導動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如何應付壓力,並且有效地調理自己的情緒,這些病人在面對壓力時,心跳和血壓的轉變都明顯減低,而減輕了對心臟所造成的負荷。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工作與心理學系和國家心臟中心聯合針對五十八名男性病人所展開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其中,半數的病人花了六個星期學會了如何應付壓力、調解情緒後,心跳的次數從原來的每分鐘七十三、七十四下,平均減少了七次,接近常人的每分鐘六十到六十九次心跳。
研究小組組長喬治.畢曉普副教授告訴﹁聯合早報﹂說,這項調查結果讓人感到興奮,因為它證明了教會病人如何舒解壓力,以更緩和的方式應對一些困難的局面,對他們的長期健康,和與家人、朋友之間的相處,是有幫助的。
這些病人都是在國家心臟中心動過冠狀動脈手術的男性病人,平均年齡是五十四點二歲。研究小組是在去年一月展開這項調查,並於今年四月總結成果。
調查結果還顯示:這些病人被刺激的時候,血壓上升的程度也從以前的二十六毫米汞柱,下降至十六毫米汞柱。研究人員進一步跟進時還發現,這群病人在三個月後受到刺激時,血壓上升的程度僅是十一毫米汞柱。
另外,半數的病人則只獲提供如何應付壓力和調解情緒的資訊,卻沒有學會舒解壓力的技巧。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病人的心跳和受刺激時的血壓上升程度,毫無改善,血壓方面更有上升的趨勢。
國家心臟中心心血管胸腔外科部門主任蔡耀龍醫生說,醫學界以往比較重視的是病人的身體康復情況,往往忽略了心理、情緒的一面。
這項調查所觸及的層面,剛好能彌補醫學界目前所沒有提供給病人的,幫助病人表達他們所面對的社會、情緒問題。
參與調查的病人是通過回答四組問題,來學會舒解壓力的技巧。這些問題包括了:「引起情緒不滿或刺激情緒的事件重要嗎?」、「應對事件的態度合理嗎?」、「可否以另一個方式應對事件?」,和「為了事件如此激動值得嗎?」。
畢曉普說,這與一般的輔導是不同的,因為病人必須分析眼前所出現的事件情況,再對自己的反應和情緒作出評估,從中學習到如何能更好地控制情緒。(//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