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素食成爲一種健康時尚。除了考慮到環境和倫理之外,很多倡導素食的人分享說,不吃肉、蛋、奶而只吃植物性的食品,帶來很多健康裨益,諸如皮膚光潤、活力煥發。據Global Data統計,2014到2017年間,美國的素食者人數增加了6倍之多。
不過,對於不同的人,堅持素食也帶來不同的健康效應,感覺反應力變慢就是讓很多人意外的症狀之一。這至少提示了一點,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做純素食者。
美國多位名人放棄素食 原因各異
在美國明星和名流中,近年就有不少人放棄素食,最受關注是好萊塢影星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
海瑟薇於2012年拍攝《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時開始食素,扮演貓女的她需要穿緊身衣,不能顯出一絲贅肉。不過,在保持素食習慣兩年後,她卻決定恢復吃魚吃肉。
那是在2014年,她正在冰島拍攝大片《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她需要穿上近40斤重的太空服,繫上安全帶懸在半空、在冰水裡泡上幾小時。
開拍幾週之後,她終於決定,自己不能再吃素食了。「我只是覺得不太好,不健康……不夠強壯。」她也承認,純素食期間,「我真的很辛苦,異常焦慮」。
一天,她和先生舒爾曼(Adam Shulman)與搭檔明星馬特·達蒙在當地一家米其林餐廳共進晚餐。達蒙告訴服務生,當天廚師做什麼他就吃什麼,這讓海瑟薇感到自己很個別。受訪時她回憶說,「於是我問(語帶尷尬),『你家的魚是當地產的嗎?』他們回答說,『你看到峽灣了嗎?』於是我點了一塊三文魚。」
在魚肉入口的那一刻,她當下體驗到「大腦就像從新開機」,第二天就感覺「好多了」。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美國註冊營養師、2B Mindset飲食計劃創始人穆爾斯坦(Ilana Muhlstein)提到,她接觸的很多人覺得純素飲食讓他們頭腦遲鈍、昏昏欲睡,「有很多研究發現了素食與抑鬱之間的聯繫」。
據她分析,素食者經常缺乏維生素B12和鐵,這些營養素可以提升情緒和體能,而魚和蛋等動物性食品富含這些營養,難怪海瑟薇有「大腦重啓」的感覺。
除了海瑟薇,還有不少歐美名人沒把純素食進行到底,原因各自不同。
佐伊·丹斯切爾(Zooey Deschanel)因過敏告別純素食。
影星、歌星丹斯切爾受訪時分享,自己嘗試告別動物性食品,但發覺太困難了,「我不能吃麥類和大豆,這讓我很難攝取足夠熱量」。所以,她不時會吃些魚。
市面常見的加工素食品中,豆腐和小麥麵筋是經常代替動物蛋白的原材料,如果對這些材料過敏,食素就變成一件難事,只能改從豌豆、羽扇豆等當中得到所需營養了。
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將瘦肉蛋白納入素食。
克林頓在2010年心臟動手術後開始食素。三年後他表示:「我告別了肉、乳酪、牛奶和魚,奶製品完全不沾,已經減了9公斤。」不過他的私人醫生馬克·海曼(Mark Hyman)告訴《紐約時報》,「他有時還是吃些魚和瘦肉蛋白。作爲素食者,你很難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很難不過多攝入澱粉。」
保持體重自然有助於預防心臟病,但素食者爲了補充蛋白,經常要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穆爾斯坦指出,要獲得和食用熱量爲200大卡的低脂乳酪等量的蛋白質,素食者需食用含800大卡熱量的杏仁。
因此要減肥、保持心臟健康,將富含瘦肉蛋白的「白肉」(雞肉、魚肉)納入飲食反而很好。白肉飽和脂肪較紅肉低,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一塊無骨雞胸的蛋白質含量是31克,一份三文魚爲39克,一個雞蛋則含9克。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卡麗·安德伍(Carrie Underwood)因懷孕放棄素食。
很多人在懷孕期間會「害口」,這種難過的感覺,好萊塢影星波特曼就有真實體驗。她先前經常上電視宣導素食、還拍攝過紀錄片《食用動物》(Eating Animals);但在第一次懷孕時,她決定不再當素食者。
2011年她坦承,「我聽從身體的需要吃了蛋和乳製品,我就是覺得想吃那些東西。」生下孩子後,波特曼又恢復了素食,繼續倡導食用非動物性食品了。
鄉村歌星安德伍同樣是在懷孕期間放棄了素食,開始食用乳製品,之後恢復以素食為主。她解釋說,巡演期間要找到營養足夠的純素食品很困難,「我不能只吃蒸西蘭花」。因此她稱自己是「現實的素食者」,偶爾會在餐館點有蛋白或乳酪成分的餐點。
孕婦需要攝取大量蛋白質,道理很簡單,蛋白質可以分解成氨基酸,後者是構建細胞、骨骼、荷爾蒙等的基石,人體也需要蛋白質來強壯肌肉和器官。
除了以上幾位,也有明星因角色要求增重而放棄素食,如影星薩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
素食可能存在兩大風險
一些營養學家和功能醫學家並非對素食持否定態度,而是希望所有素食者了解其中的健康風險,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嚴重問題。
毋庸置疑,今天的白肉和紅肉都普遍受到激素、抗生素和多氯聯苯(PCB)等化學品污染,很多人對動物性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也退避三舍。不過,很多素食者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健康,長期吃素可能存在兩大風險:
一、營養素攝取不足
• 蛋白質
1公斤人體體重每日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為0.8克,這意味著體重50公斤(110磅)的人,每天需要攝入40克蛋白質。蛋白質可平衡「飽腹感荷爾蒙」,讓人感覺飽足,多攝入蛋白質有助於降低體重、增加體能。
曾怡鈞營養師撰文表示,而動物蛋白質含有完整的8種「必需胺基酸」,但是大多數植物蛋白質缺少其中的兩至三種,而且植物蛋白質的消化率似乎明顯低於動物產品。因此,素食者為獲得充足的蛋白質,大約需要多攝取10%的分量。蛋白質通常可以從豆類、豆腐、全穀類、堅果、種子等素食中獲得。
•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DHA、EPA,及α-亞麻酸即ALA)可以預防炎症、自體免疫和心血管疾病。同時,因為人的腦部60%成分為脂肪,攝取好脂肪,也可以避免和腦部有關的症狀,如遲鈍、疲勞、抑鬱和焦慮。
雖然素食者可以從豆類和堅果等植物性食品中攝取omega-3,但從植物中攝取的omega-3種類,大多是α-亞麻酸,需要轉化為DHA和EPA,才能更好地被人體利用。而這種轉化率卻很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課學系研究發現,只有不到10%的α-亞麻酸會轉化為EPA,不到5%會轉化為DHA。
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素食者DHA和EPA攝取不足的比例分別達50%和60%。所以,如果你不吃野生海魚或魚油,至少也要吃些含生物可利用omega-3脂肪酸的藻類,如螺旋藻。
• 維生素B12、維生素D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指出,素食者有缺乏維生素B12的風險。在天然食物中,只有動物肉類含有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引起貧血,肌肉變弱、發麻,甚至失明。
素食者怎樣補充維生素B12呢?可以通過營養補充劑來補充。另外,一些蘑菇裡也含有維生素B12,但還不確定可以作為很好的攝取來源。
素食者也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維生素D僅存在少數食物當中,如日晒過後的菇類、蛋黃、魚類。素食者如果想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最好通過每天晒15分鐘太陽的方式。
• 鋅和鐵
鋅的主要功能是製造白血球、抗感染,因此是感冒和流感藥物的共同成分,對於胎兒發育也很重要。由於含鋅的植物性食品也含植酸,可能造成營養難以吸收、不能滿足人體需求。
人體缺鐵時,則影響紅血球製造,使得氧和能量供應不足。食物中所含的鐵元素,通常分為血基質鐵或非血基質鐵。血基質鐵容易被人體吸收,主要存在於牡蠣、動物內臟等肉類中。深綠色蔬菜、蘑菇、堅果和扁豆所含的是非血基質鐵,吸收率較低。
除此之外,素食者也要注意補充鈣、鎂、碘等礦物質。
二、身體炎症
自然療法醫師威廉·科爾(William Cole)指出,素食者爲保持熱量會食用大量穀物和堅果,屬於「高發漫飲食」;所謂「發漫」(FODMAP)是可指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糖、二糖、單糖、多元醇等,這些發漫在腸道中無法被完全消化,被細菌發酵利用後,容易引起腸易激綜合徵(IBS)及炎症性腸病(IBD)。
另外,過量攝入穀物,特別是精緻穀物,容易導致胰島素飆高、胰島素抵抗、高甘油三酯症和身體炎症,從而導致慢性疾病。
長期過量食用種子類食物(穀物和豆類),其中的有毒「凝集素」(lectins,包括穀蛋白尤其是麩蛋白,以及植物凝集素)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平衡,增加炎症、感染、抑鬱等多種疾病的機率,並且降低人體免疫力。
此外,種子類食物的植酸(phytates)含量很高,會與許多礦物質結合成穩定的植酸鹽,使這些礦物質無法被人體吸收;植酸也會抑制多種消化酶的活性,引起「腸漏症」和身體慢性發炎。
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素食者可以通過均衡食用不同類型的食物,同時適當補充營養素,從而規避長期食素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但是,如果身體確實告訴你「我需要肉類來獲得能量」,那就不妨像安妮·海瑟薇一樣,聽從身體的需求吧。
來源:Stylist,Harper’s Bazaar,MindBodyGreen,Livestrong,MSN,Reader’s Digest
· 素食者容易氣虛體寒!6種食物能補虛、補氣
· 「吃素」健康有門道 吃錯反而傷身
· 每天早上1杯蔬果汁 她靠3招半年瘦20公斤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