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先協議再川習會 川普或看穿北京計謀

人氣 10855

【大紀元2019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4月4日接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時,對何時舉行川習會並未鬆口,依然強調必須先達成好的協議,再談其它的事情。專家分析,川普堅持底線的原因,或是看穿北京心懷不軌的計謀。

去年12月1月,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根廷的晚宴上,達成雙方暫時停火90天的共識。至今,美中貿易談判團隊已舉行六輪面對面談判,以及通過視訊及電話等方式保持密集溝通。

在這期間,川普總統在白宮接見劉鶴總共三次,每次會面的焦點之一是「何時召開川習會」,以確認最終協議文本及簽署協議。對這個備受外界關注的問題,川普的回應內容始終如一。

回顧:川普對召開川習會的發言

一月底:視談判進展而定

劉鶴1月底到華府與美方進行談判,當時媒體高調報導,劉鶴會向川普總統建議在2月下旬川金會後,於中國海南舉行川習會。

1月31日,川普總統在接見劉鶴時並沒有答應中方這個建議,表示「還沒有確認是否要舉行川習會,要視談判進展而定」。

二月下旬:談判有更好進展在佛州召開川習會

2月22日,川普在白宮二會劉鶴,當時距離美國定於3月2日零時將2,000億中國商品10%關稅提高到25%的期限不到十天。

當天,財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向川普總統報告說,雙方談判團隊正在加緊努力,以期儘速達成協議,如果能在接下來幾天接近完成交易,會建議在3月份召開川習會。對此,川普沒有同意姆欽建議,僅說:「視接下來幾天的談判進展,再考慮。」

川普還表示,這次美中談判涉及相當全面的議題,十分艱難,可能有些議題必須在川習會上才能敲定。

記者問有沒有確定川習會日期,川普請部屬回答。姆欽答覆說:「正在按照川普總統的行程安排中。」接下來,川普僅表示,根據他與習近平的行程再說。

當週,劉鶴一行人繼續留在華府談判直到2月24日。當天下午,川普總統發推文說,談判取得「實質進展」,決定推遲對華商品加關稅,如有「更好的進展」,計劃在佛州海湖莊園舉行川習會,達成最終協議。川普在推文上,沒有說明川習會何時召開。

四月初:先達成協議再談川習會

4月4日,川普三會劉鶴時表示,他不準備宣布川習會的時間,強調唯有在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後才會有川習會,並預告會在四週內知道是否能達成協議。

「如果我們達成協議,我們將舉行(川習)峰會」,他說,美中貿易談判已「十分接近」達成協議,「應該會在四週內知道」是否會達成協議。

川普當天還說,如果召開川習會,會在美國舉行。對於下次川習會的地點,川普亦是從未改變。

一月及四月,川普見劉鶴前,多家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川普將宣布川習會,但是最終川普都沒有鬆口。專家分析,川普四月或再次拒絕中方提議召開川習會,中國經濟下行,中方急於達成協議,但是川普並不著急,且一再地表示與中方達成的協議,必須是具歷史意義的偉大協議。

堅持先有協議再談川習會 川普或看穿北京一石二鳥之計

三月中旬,在確認美中高級官員即將展開兩輪談判的同時,多家媒體引述專家及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美中雙方已在討論四月底前於佛州海湖莊園召開川習會的可能性,中方並且提出習近平赴美進行國事訪問的要求。近期,亦有媒體報告,北京希望在第三國召開中美峰會。

定期與中國官員交流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學者艾斯沃爾・帕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華爾街日報》,對北京來說,儘早召開川習會是一石二鳥的策略。

據帕拉薩德的分析,雖然中方擔心川普總統會在川習會上「中途離場」,但是北京認為確定川習峰會日期是個可以用來對付美國的伎倆,因為可以促使美國趕在期限前完成所有貿易協議文本的細節,不會再對中方提出更多的要求。

此外,如果在川習會召開前,雙方未能取得符合北京期望的進展,那麼習近平大可宣布不出席峰會,讓川普總統難堪。

北京或許沒有料到其計謀再次碰壁,也想不到川普總統不輕言放棄立場的意志是如此的堅定。

事實上,川普三十多年前就開始闡述他的貿易觀點,而且這麼多年來始終如一,從未改變要為美國爭取公平對等貿易環境的決心。

如果北京仍不徹底面對現實,進行美方要求的結構改革,終止其不公貿易行為,那麼恐怕等到的是:出口到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的10%關稅,被華府提高到25%。

川普政府並不是將該等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永久維持在10%,根據美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3月5日的公告,該等關稅將繼續維持,「直到另行通知為止」。這意味著,如果北京不提出令美方滿意的承諾,可能接到華府「提高關稅的通知」。#

責任編輯:華子明

相關新聞
【重磅】美中談判臨關鍵轉折 未來四大看點
從通俄門到美中談判 一週國際新聞一文看懂
蓬佩奧透露中共一行為是貿易談判障礙
川普要好協議 中方急於求成 川習會再等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