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並非是一般泥土或陶土,目前已知唯一的紫玉金砂——宜興丁蜀紫砂礦是造物者的賦予,走過久遠的古陸地造山造水的歲月。
黃龍山紫砂礦脈宜
宜興的土地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說,山地占面積三成,含大小山丘一千多座,河湖占二成,田地五分,陶城、紫砂城核心的丁蜀鎮位在宜興的東南部。
丁蜀鎮北西處有東西座向的黃龍山[1] ,位於百瀆(*河、溝等等水域)之間,其南坡是紫砂礦料的主體礦區。這是一座高60米左右的黃石山,石根——山的基部均在水平線以上,礦體走向呈斜坡狀,水在地下緩慢流動浸泡,故真正的宜興黃龍山礦料自帶水色。原本是得天獨厚的紫砂礦,但是因濫採以及城市化,現在只剩殘丘。
紫砂礦料形成的原理
礦土之所以能岩化成紫砂,是因為含有一定量的鐵元素,每一層礦土,可能含鐵量有所不同,但分布非常均勻。通過岩相分析,紫砂礦土屬於「高嶺-石英-雲母系」含鐵量高的礦土,其主要成分為石英、黏土(高嶺土)、水雲母、赤鐵礦、長石等。黃龍山的紫砂礦,是礦脈礦和局部礦並存。
由於地表的物質不斷此升彼降,沉到地表下的物質就不斷岩化,當活土沉到地表下與空氣隔絕,在風力和水波以及地質壓力下逐漸脫水,並不斷向岩化進程推進,風化的原始岩礦顆粒層層堆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而形成紫砂礦。
由於在地下不同層位的初始礦源因脫水時間的不同,岩化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在黃龍山上可以看到從黏土到花崗石的不同質地的岩化物。當表面開始岩化時,就生成了一條礦脈或一片礦層。這條礦脈就開始由外到裡逐步岩化,岩化的過程是:黏土-高嶺土-紫砂(朱泥-紅泥-普泥-硬砂泥)-陶土(甲泥)-岩石-花崗石。
本山與外山礦料的區別
說到紫砂礦料經常提到「本山」這個詞:本山料和外山料,兩者不僅是地理範圍的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紫砂品質,如何認識呢?
「本山礦料」:
一般是指宜興丁蜀黃龍山等礦區出產的礦料,從廣義上包括黃龍山,以及周邊的大水潭、台西、小煤窯、趙莊、青龍山等地砂礦料。此處紫砂礦料是雙層氣孔。
「外山礦料」:除了上述範圍之外出產的礦料統稱為外山料。所產紫砂陶土是單層氣孔。
天目山餘脈的長興、安徽、廣德,因與黃龍山地下礦脈相連,存在著大量與紫砂礦類似的紫砂陶土,分布面積在數十到一兩百平方公里間。如今常見的外山料多為長興與安徽泥料。這裡產出的礦料,雖然在色澤和部分性能上和丁蜀黃龍山紫砂礦相似,由於沉積物來源與沉積環境不同,種類和色澤均不如丁蜀黃龍山的紫砂豐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有差別的,當然價格差異也大。
進一步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鑑別本山與外山礦料的成品差異:
1. 礦料區分
本山料:黃龍山料成分含量較為多元,礦物組成主要為石英、黏土、雲母和赤鐵礦等,本身很有層次感,它的顆粒層次也非常豐富,多為砂質岩,大都是鱗片狀沉積礦,含有多種有機物,且具油性,自然裂解後均呈細小的顆粒狀,所以成器後透氣性好。
外山料:礦料沒有顆粒的層次感,屬於泥質構造和團粒結構,多是粉質狀或石塊狀,與紫砂不盡相同,絕大部分無油性。以前外山料用來做水缸、花盆的。由於沉積物來源與環境不同,安徽、浙江等外省礦料,質地乾枯,釉面多不透亮。
2. 成品觀感
本山料:燒成後會出現自然「雜質」,也就是五色土的豐富表現。
外山料:燒成外觀色澤雖然相似,但是色澤比較單一,成器後呈紅色或紫紅色,成品看起來較為呆板,砂感不強,穩定性和質感比不上黃龍山紫砂礦。
3. 泡養區別
本山料:泡養效果明顯,優質礦料做成的紫砂壺會在長期泡養中逐漸變化,包漿[2] 更容易,呈現出玉質感。
外山料:水色不佳,燒成後難以泡養,泥料的透氣性差。少數外山料雖也能泡養包漿,但是包漿很薄,且不會長期逐漸變化。
現今紫砂料實況
近年因為更多的商業考量,開始有人把「本山」的定義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宜興境內出產的紫砂礦的統稱,而不是單指黃龍山約莫500平方米的礦區。這也就是上網一查都說:「2010年有限度恢復開採,宜興紫砂礦枯竭是謠言……」這種說法掩蓋的真相。
從地理學角度來講,在同屬天目山系界臨礦脈上的其它區出現「類似紫砂礦料」是很正常的,終究也就是「本山」與「外山」的區別、「紫砂」與「紫砂陶土」的區別。
據保守估計,現今丁蜀鎮做壺紫砂的消耗量日均15到20噸,而黃龍山出礦紫砂存量與市場所銷售量根本對不上帳,就是大量的外山、外省礦混充使用產出的數字。
真正的黃龍山單原礦紫砂礦料,從過去紫砂泥幾百塊錢一噸,飛漲到數千元乃至上萬人民幣一捆(30公斤)。買到的還未必是真的本山料。手頭囤有黃龍山礦料的泥料場,更是惜售,有些煉泥廠只願傳給後代,不出售。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絕多數紫砂壺並不是黃龍山單原礦紫砂礦料,基本是採用外山料煉製而成。這已經是行業裡公開的祕密,但是沒人願意、也沒人有勇氣承認。據當地人士保守估計買到真正本山礦料茶壺的機率為千分之一。
用這種礦料來做壺,沒有強硫酸酸洗、添加化工料的,還是屬於比較好的,比較有良心的。但是在壓低成本的考量以及外山料本身條件的限制,沒有經過「處理」,是很難當成商品壺來出售的。容後面再來介紹添加化工料的仿製假紫砂壺,這才是害人不淺的東西。
煉泥廠當然知道自家礦料的來源,但銷售給壺藝人時,沒有人承認自家的是外山料,甚至換個說法說成是「本地料」、「原礦料」、「宜興原礦紫砂」,而壺藝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的壺是使用黃龍山原礦料,也就不足為怪了。
因為這麼珍稀的黃龍山紫砂礦料只會做兩種用途:1、讓高端客戶定製高質量紫砂壺;2、少數儲黃龍山礦較多的老煉泥企業固定提供壺藝人製作高檔紫砂壺。
面對黃龍山的禁採,紫砂礦又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商業市場中,處處都考驗著人心,但是近二十年來,業者所交出的成績單是:敗壞著商業道德、損害人類身體健康的產品。
紫砂行業至今已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註釋
[1] 丁蜀鎮有青龍山、黃龍山、烏龜山、蜀山、西山。西山顧名思義在最西邊。青龍山最高,是地層隆起的石灰岩山,東邊有烏龜山,北方是黃龍山,形成「三山鼎立」之勢,所以古稱「鼎山」。但是中共的簡化字政策將「鼎山」糊弄成「丁山」,因濫採以及城市化,三座山現只剩殘丘。殘丘的東北隅是蜀山,丁蜀鎮的名稱是取了丁山和蜀山的頭文字合併而來的。
[2] 包漿:優秀的紫砂在泡茶當中,因吸附了茶湯之後,由內而外泛出的自然光澤。
@*#
責任編輯:古容
—點閱【紫玉金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