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9月25日訊】人們大多都喜歡被奉承,作為普通人,人們的名利之心也非常的難以去除,除非你走入正法門的修煉。對大部分人來說,別人說你好、吹捧你、奉承你,你會覺得美滋滋的,會覺得飄飄然,很容易就美的忘記了自己。但正因為如此,虛榮心太強的人,在得不到奉承、聽不到好話的時候,就很容易變得非常鬱悶、心裡悶悶不樂。更有甚者,那些心裡陰暗的人,會因此心生嫉恨;得不到奉承時,嫉妒心會大大的發作,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中共迫害法輪功精神修煉,許多人不理解中共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釀成大禍、騎虎難下。從鎮壓開始之後,三任的中共黨魁都很難收場,現在鎮壓難以持續,想結束鎮壓又難以出手,害怕因此動搖了中共統治的基礎。其實,鎮壓和迫害最早開始的原因,就是嫉妒,一個小人的妒嫉,導致了這一驚天的人權災難。
可能許多人會質問、會懷疑,讚美和奉承,誇獎和拍馬,其間有很大的差別嗎?其實呢,差別可能並不是那麼大,至少,在文字的表面,在言辭的表面,正面的、褒義的讚美或誇獎,與負面的、貶義的奉承或拍馬,尤其是拍馬屁高手精心準備的奉承,兩類言辭之間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在不知情的第三者看來,兩者很可能非常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對當事人來說,可能差別巨大,簡直是天差地別的。
正面的、褒義的讚美,出自於人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和誇讚,是對別人一種尊重、讚許、欣賞和仰慕的社會互動。只有當人們沒有私心、沒有嫉妒、沒有私利、沒有企圖、沒有利己的目的在其中時,對別人的讚美和誇獎才是良好的、善意的稱頌。
負面的、貶義(或惡意的、曲意的)奉承,出自於人們因為個人的目的、言不由衷的頌揚,常常是對別人出於高度嫉妒、忌憚和畏懼才不得不發出的、違心的獻媚。奉承和討好、溜鬚和拍馬之際,一定有強烈的私心、私慾和權力和利益的企圖,這些並非發自內心的言辭,沒有善意,它會污染了社會的環境,也黯淡了人們的心靈。
中國社會在中共的高壓統治和強力箝制之下,阿諛奉承、溜鬚拍馬極其流行,人們已經到了對此習以為常、不知不覺的地步。人們為了權力而去奉承、拍馬,為了利益奉承、拍馬,為了關係奉承、拍馬,為了虛榮也會奉承、拍馬。
在正常社會,為什麼奉承和溜鬚拍馬就不那麼吃得開呢?如上期所述,那些自尊心比較強、自視較高的人們,西方上流社會、主流社會的人群,他們把奉承和誇獎等同於溜鬚和拍馬,從而不願意接受,甚至避之唯恐不及。這是因為,在正常社會,正常的人際關係之下,人們不需要為了權力去奉承,因為權力是每個人都有權力去爭取、競選的,權力也不是萬能的,權力也是可以被拉下馬的;不像中共治下的社會,權力有那麼高的地位,人人趨之若鶩。人們也不需要為了利益去奉承,因為經濟是自由的,自由企業制度保障了人人都可以經商、做買賣、辦公司,人們可以利益交換,但不需要權錢交換,也不像中共治下的中國,商業利益和政治權利是勾結的,內幕交易和買官賣官是流行的。
在正常社會,因為沒有政治強權、獨裁專制的壓頂,人際關係沒有那麼複雜,人們也不需要走那麼多後門,人們就不需要為了關係而奉承、拍馬。在正常社會,因為有信仰的自由,人們的精神追求豐富,人們也不需要用名車、名錶、名包來證實自己,所以人們也不大需要為了虛榮去奉承、拍馬。中國人來美國移民、定居,剛來時一身品牌,出門前都要花上很多時間準備行頭;當他們很快的融入美國社會後,發現天然的和隨意的生活方式,不求品牌但求舒適,輕輕鬆鬆的,自己舒服不說,也更容易融入主流社會。
人們喜歡聽奉承的話,許多人就認為,既然人們願意聽,那不妨多研究研究該怎麼樣奉承,怎麼樣能夠增加奉承被接受的程度。這可能也是一種變異了的思想狀態,但如果沒有私利和私心在背後,也不算太壞。那麼,人們可以如何提高對讚美的接受程度呢?
心理學家Winch博士認為,即使對於自尊心比較低的人,也有可能提高對他們對讚美的接受程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讓自尊心比較輕的人把別人對他們講的讚美的話重新評估一下,用比較抽象的語言表達,讓發出讚美的人一起討論這些言辭對他們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意義,他們就更容易接受這些讚美,也對他們自身、對兩個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都有更正面的看法。這個研究的結論就是,如果對方的自尊心比較弱,你對他/她發出讚美、誇獎、奉承的時候,多考慮一下用詞和說話的方式,就會比較有效。
從正的角度看待讚美,Hara Estroff Marano專門發表了一篇「讚美的藝術」的文章,她認為,讚美是社交生活中最傑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做的好,會產生許多正能量,也會產生神奇般的效果。發出讚美需要正確的方法,接受讚美也需要正確的方法。
真正的讚美,源於人們對別人傑出的成就和努力的關注,發現了這些成就,這是一個感受和認知的步驟。西方的研究發現,真正的讚美會讓被讚美的人受益,讚美別人的人也會從中受益。接受者知道自己的努力被別人讚賞,具有價值感,這也是一個強有力的驅動力,促使人們去做的更好。當世人都對好人好事、見義勇為、忘我無私的行為表示讚美時,就會督促全社會的人去做好人好事、去見義勇為、去忘我和無私,整個社會就會向著純真、純善的方向去發展了。(待續)◇#
本文轉自600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責任編輯: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