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布雷達藝術展盛行中國古典風

人氣 17

【大紀元2018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荷蘭報導)4月19日至22日,像往年一樣,荷蘭南部城市布雷達再次舉辦藝術展(Art Breda)。這是荷蘭的主要藝術展會之一。

此次參展的參展商和作品包括来自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知名專業藝術家和古董商及其帶來的艺术品、古董和设计等。

從這些藝術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17世纪至20世纪的绘画、亞洲艺术、新艺术风格和装饰艺术、珠宝、钟表、印刷品等精美作品。作品創作者既有國際著名的藝術家,又有年輕的後起之秀。所有展品均由专业审核委员会审核,以确保展会期间提供的艺术品和其它物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在60多家的參展商中,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古典藝術品。與大多數喧囂的現代藝術不同,中國古典藝術品展位散發著寧靜詳和的氣息,古董參展商不但是中國傳統藝術品的喜愛者和收藏家,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中國古典藝術品使跨國婚姻珠聯璧合

溥嵐德夫婦在布雷達藝術展會上(韓軍輝/大紀元)

溥嵐德先生和妻子傅嵐妮帶來的東方藝術收藏品是展覽會上最大的展位。

來自荷蘭的溥嵐德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經常隨父母參加古董拍賣會。他最喜歡的是中國藝術品。在父親的支持下,12歲開始收集中國的瓷器,從荷蘭一些比較大的商人那裡購買,一邊買一邊學。17歲他到荷蘭萊頓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歷史文化等,後來去了台灣大學讀中國藝術史。

30年前畢業後,溥嵐德回荷蘭開了藝術店,主營中國藝術品。上個世紀80年代,世界上開始興起古董熱。90年代他認識了來自香港的同行傅嵐妮·蔣,兩人於90年代末將公司合併在一起,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並喜結良緣,用夫妻倆人的話說這就是「緣分」。溥嵐德豐富的行業知識和兩人的經驗加在一起,給公司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益處。

在這30年中,他們緊跟著行業走,參加了200多個展會,布雷達藝術展他們每年都參加。此次參展的藝術品從石器時代直到民國期間的都有,每個朝代的都有。

傅嵐妮說:「我從亞洲來到歐洲發現,這裡很多人非常喜歡中國的藝術品和文化,而且非常有鑒賞能力。」文化大革命以後,很多好東西都看不到了,大多數人對於中國藝術和文化的認識很模糊,也仍有一些像他們夫妻這樣的人「癡心不改」,一直深深喜愛和追隨著中國傳統的藝術和文化。

他們所經營中國藝術品大部分是從中國以外買到的,有不少回流到了中國,所以中國人對於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認識也在復甦,投資也越來越多,傅嵐妮認為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人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的認識將從投資逐漸轉為真正的欣賞和認知。

溥嵐德夫妻一致認為,中國古典藝術最能打動他們的東西是那種說不清的美感,古人和現代人的靈魂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人的思想境界會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敘利亞人的中國夢想

哈马迪东方艺术(Hamadi Oriental Art)也是此次展會較大的參展商。老闆KHALID ALNEIS是敘利亞人,25年前來到荷蘭。

從17世紀開始,荷蘭人和中國人就開始做貿易。從那時起,中國瓷器在荷蘭就非常受歡迎。 歐洲人是從17世紀30年代開始生產瓷器,他們試圖模仿製造中國瓷器。荷蘭人引以為豪的「代爾夫特藍」基本上是模仿中國青花瓷。 現在人們崇尚昂貴的汽車,那時候是藝術和金、銀和瓷器。

哈馬迪東方藝術專門經營中國和日本的東方藝術品,以陶瓷為主,擁有20多年的經驗。老闆KHALID ALNEIS 25年前從敘利亞來荷蘭時開了一家畫廊,致力於收集從宋朝時期到18世紀後期的精美瓷器和陶器。他走遍全世界,去法國,去倫敦找到並買下最好的作品,再送到客戶手上。

簡單中蘊涵永恆

明凱畫廊在布雷達藝術展會上的參展作品(韓軍輝/大紀元)

來自比利時的明凱畫廊也有自己的特色,這家畫廊由ANNIE JANSSENS和SEBASTIEN JANSSENS母子經營的,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他們主營中國古代藝術品和前哥倫比亞藝術品,專門收集從中國漢代到唐代的作品,尤其是明代的作品,大多是陪葬品。

兒子SEBASTIEN介紹說: 漢代的作品線條非常簡單,他非常喜歡。

他還說,這些東西不是為使用或銷售而製作,是有目的製作的,是為了後世,為了未來。它有非常神祕的含義,非常安靜,非常簡單的形式。他們有一種永恆的東西(在裡邊)。

他举了个來自漢朝的鹅型雕塑,他说,它非常漂亮,非常特別。這不是一個非常大的作品,但是脖子和頭部的動作真的非常非常漂亮。這是典型的漢代作品,數量不多。我們都知道漢朝的士兵和馬匹,但是這種充滿活力的鵝,真的很難找到。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古董精品秋季拍賣會 明清珍品難得一見
中國文物精品萃聚紐約亞洲藝術週
國畫名家彩繪廟宇壁畫 發揚傳統藝術教化精神
藍寶石可以變成這個樣子 這個博物館不得不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