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艾爾蒙地報導)「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縱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各個階段,但真正面對時,卻常讓人措手不及。2005年,美華慈心關懷聯盟( Chinese American Coalition for Compassionate Care,CACCC)成立,在陳明慧護理師(Sandy Chen Stokes)的推動下,提供在美華人社區關於事前療護計畫及療護決定等培訓與訊息交流。
聯盟執行長楊秀慧回憶,2008年,她的父親在醫院開刀,原以為一週後就可以出院,但卻在醫院住了四個禮拜,當時她親眼目睹父親的掙扎與抗拒,儘管渾身乏力,但其父還是試圖用腳蹬、用手去拔管子。但楊秀慧當時不明白那些氣切管、抽痰對父親所造成的痛苦,只能要父親聽從醫護人員安排,像哄孩子一樣要父親聽話。
楊秀慧的父親在開刀前曾表明自己此生已沒有遺憾,可以輕鬆離世。但在這幾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楊秀慧來回改動「醫療照護事前指示」,要不要上呼吸器?進行心肺復甦?人工補液?管餵食?每一個決定都是艱難的選擇。從外地趕來的弟弟很難接受不積極「救」父親的決定,但氣切後,楊父又併發了腎臟衰竭,下一步要洗腎嗎?病床上的父親已失去知覺,插管後服藥讓人睡睡醒醒。在許多爭執與調解後,弟弟最後同意讓父親安然離世。
父親亡故的經歷,讓楊秀慧開始積極了解事前療護計畫,並投入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她發現,面度將離世者,親屬該做的應該是「救人」,而非「救器官」,在人生最後階段,有尊嚴的離世,會讓死者與生者都更能釋懷。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董事藍祖琳表示,加入團隊緣起於自己朋友們接二連三的在壯年得了癌癥,當時她不知如何面對、非常無助。在這幾位朋友離世後,她決定要積極去面對生死、學習如何處理事前療護計劃,及讓死者得以善終,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藍祖琳說,大多數的華人對死亡都有所忌諱,加上文化上比較內斂,不擅表達情感,所以在臨終課題上,往往會有太多不想說、來不及說的情況。如有的家屬或病患會要求醫生隱瞞病情,但這往往會造成彼此的遺憾。
曾有一位罹患癌症的老阿嬤,在理解醫療照護事前指示選擇後,表示自己要氣切,但當子女都到齊後,她就要放棄所有的維生醫療器材。因為這名阿嬤沒有見到自己父母臨終最後一面,所以她不希望同樣遺憾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阿嬤說:「我要他們看到我最後一面。」但她同時也不想為延遲生命,而進行各種痛苦治療。
藍祖琳說,安寧病房並不像醫院,有的病患會選擇在家中進行安寧照護,因為在熟悉的環境下,患者可能更舒適。她發現,當不再做積極性治療,病人反倒都很舒服,停藥、停止化療,但活的更好。她曾輔導一位患者在現代醫學宣判沒有任何治療辦法後,回家進行安寧照護,因為這名患者不希望家人、朋友為他奔忙,臨終前希望大家生活恢復正常,最後他在感恩節與親友們互道感謝,有人念佛經、有人唱聖詩,互道感謝、感恩,最後很滿意、很幸福的離世。
藍祖琳說,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是宣導生命末期服務,讓比較忌諱,不擅表達情感的華人可以知道自己有更好的選擇。推廣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華人理解安寧照護,有更多臨終、善終的選項。
加入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十餘年的藍祖琳說,投入華人社區,到病房當義工,讓她學習更多,因為每個病患都像自己的老師,每個人的情緒、身體變化都有助她去思考生死習題。該聯盟設計了一款「安心卡」,無論是臺灣、中國大陸都有人洽詢,希望能透過這款卡片,幫助大眾更了解臨終照護。
該卡片像是普通的撲克牌,但桃、心、方、梅四塊花色,代表了人臨終時面臨的四種狀況,每張卡片受都有一句話,幫助遊戲者說出自己內心的需要。參與遊戲者選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三張卡,共12張,將這12個問題寫下來,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實現自己臨終最後的12個願望。有的夫妻生活幾十年,經過這個遊戲,才知道對方的需要:「唷,原來你想要的是這樣。」
聯盟將在3月中舉行「慈心伴隨」教育募款活動,將由黃勝堅醫師分享他從事腦神經外科、急重癥照護等領域的經驗。南加州將有三場活動,包括專業醫療論壇、社區免費生命關懷社區講座、募款晚宴,凡捐款或購買募款餐票滿$300,每人可選獲得「安心卡」一副,或黃勝堅醫生著作《生死謎藏》或瓊瑤女士《雪花飄落之前》。詳請可致電866-661-5687或洽//www.caccc-usa.org/2018/。◇
責任編輯:孟文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