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0月25日訊】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時隔7年,日本領導人將再次訪問中國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25日開始,將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這意味著因為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和南海領域的問題而深陷低谷的中、日關係,將要進入到一個矛盾而又微妙的時期。
日本共同社報導,安倍有意把兩國關係提升到一個「新階段」。不過外界幾乎一致認為,中、日關係難以「正常化」,兩國間根深蒂固的歷史問題和領海主權問題都是橫在前面的深溝。特別是日方在安倍訪華前的兩個動作,讓北京感到相當尷尬。
完整視頻:
日本停止提供發展援助計劃
昨天(10月23日),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公開表示,安倍訪華期間,將在與李克強會面時提出,日本停止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的計劃。日本的理由可以說「冠冕堂皇」,「美國之音」引述河野的話說「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經濟水平,這種援助不再有必要」;希望能與中方作為平等的夥伴,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和其它項目。
對日方這個消息,中共外交發言人今天(24日)表示,「希望中、日雙方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言外之意就是日本不能停止向中國的援助,發言人說「日本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從1979年開始,日本就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援助資金和技術合作等支持。大陸媒體《21世紀環球報導》表示,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幾十年中,向中國提供了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低息貸款援助,占中國所有外來援助的66.9%。
大家知道,北京有暢通的地鐵和首都機場,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日本人提供低息貸款才修建的。另外4,600公里的中國電氣化鐵路、60個大型港口泊位等等,都是日本的貸款幫助下建成的。除了低息貸款,其它方面日本也給了中國相當多的幫助。
現在日本要取消這個貸款援助,對中共來說的確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這也怨不得日本,因為中共不缺錢,缺錢的是中國百姓。日本知道,這些援助貸款給了中國,也會被中共權貴利益階層瓜分,老百姓看不到。
不僅如此,中共還「富得流油」,大把地向幾十個窮國、小國撒錢,搞「一帶一路」建設。自己有錢可以向外援助,還用得著日本提供貸款嗎?特別是北京前不久喊出了「自力更生」的毛時代口號,給外界的感覺就是中共不需要外援。既然這樣,日本也就沒必要再給中共貸款援助了。
不過中共心裡清楚,中國經濟現在是非常糟糕的。連續下滑之後,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出現了10年來的最低點。股市暴跌,2500點被突破已經成了歷史;人民幣貶值,破7已經沒有懸念;人們兜裡的錢越來越少,消費不可避免地被降級,房市「金九銀十」不再,儲蓄存款連年下降;外資不斷撤離,投資又少得可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似乎都出了問題。
這種情況下,日本停止對中國的貸款援助,等於是幫著美國跟中共打貿易戰,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可是日本的理由又是「冠冕堂皇」的,中共是啞巴吃黃蓮——有苦也說不出。這是日本讓北京尷尬的第一個動作。
莫迪將訪日本 聯合抗衡中共
讓北京尷尬的第二個動作,就是安倍訪華之後,馬上要會見印度總理莫迪。「美國之音」報導說,28日莫迪將到訪日本,目的是強化日、印兩國在海洋戰略和地區安全領域的合作。
而印度媒體則直接指出,莫迪第三次訪問日本,是要與日本攜手,聯合抗衡中共近年來在印太地區的強勢姿態。《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表示,日本和印度的兩國海軍將建立一種更緊密的戰略聯盟,在中共印太地區國際貿易主航線上加強海上巡邏。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院研究員博拉(Rupakjyoti Borah)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撰文指出,中共的崛起讓周邊國家都感到不安,印度和日本更是如此,因為兩國都與中共有著邊界或海域糾紛。博拉指出,安倍的「印太戰略」概念和莫迪的「東向行動」戰略恰好形成了某種契合。
這兩個消息使安倍訪華還沒成行,就先讓北京感到了尷尬,也使會晤蒙上了陰影。 這也似乎說明一個問題,在美、中兩國發生貿易戰階段,日本對中共的底牌看得很清楚。知道中共更需要找一個「伴兒」,緩解一下壓力,特別是心理上的壓力。所以這次安倍訪華,可能會更主動、更直率地提出日方的利益訴求。
換句話說,日本占據著優勢,可以跟中共要更高的價碼。比如美國指責中共盜竊知識產權的問題,其實也是日本政府非常苦惱的事。趁這個機會,安倍可能會提出兩國科技領域的摩擦問題,而越來越孤立的中共,這個時候很可能被逼得退讓。不過這並不意味中、日關係將「正常化」,因為深層的矛盾無法緩解。
北大學者梁雲祥表示,沒有危機,雙方可以發展關係,使表面關係「正常化」。一旦遇到危機,東海、南海和台灣爆發危機時,中、日關係還是非常脆弱的。
日本學者遠藤干也認為,此時中、日領導人會晤,東京占優勢,北京則顯得尷尬。不僅因為9月25日美、日、歐達成針對中共的協議,也不僅是美、日是戰略同盟國,而是(中日)兩國本身存在著歷史問題和領海主權爭議,雙方只能是暫時擱置而無法逾越。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