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灣台北報導)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泰國是6個優先國家之一,泰國外商聯合總會(JFCCT)主席康樹德表示,台灣要更國際化,走出「小確幸」的想法跟心態,「走出去才有路,困在家就難」。
康樹德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36年前隨著父親前往泰國經營紡織業,之後回台灣讀到台大機械系畢業,目前在泰國擔任外商聯合總會主席,為第一位台灣人出任該商會主席。他同時也是泰國總理帕拉育的顧問,參與泰國經貿制度改革與政策制定,扮演重要角色。他日前受邀在中華經濟研究院做專題演講時表示,台灣目前有60萬名外勞,而泰國當地有400萬名外勞,台灣人不應只把東協國家的人當外勞,雙方應有更多交流。他認為台灣開放泰國旅客來台免簽雖然晚了,但做法是對的,因泰國有6,800萬人口,前10%的人口來台觀光就有680萬人。
「希望在台北走的時候看到更多國際人士,台灣才有更多希望」,他鼓勵台灣的年輕人出去看看,社會應開放,經濟才會一直成長,「像矽谷一樣廣納全球最好的人才」,台灣是小國要有大的風範,不走出去當心被吃掉。
康樹德提到「雞蛋哲學」: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他說,如果任由別人從外打破你,那麼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若由自己從內打破,「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他認為,台灣有太多小確幸,要走出小確幸的想法跟心態,抱怨太多不是很好。
康樹德指出,台商南進的策略跟方向要更明確,18個國家中選一個即可,泰國是以華人為領導體系的國家,「內閣10位部長,有8位是華人」,民間信仰小乘佛教,與台灣信仰佛教的文化相近,目前泰國有15萬名台商,「其他地區加起來沒有泰國多」,顯示成功率較高,能安居樂業長期經營。
至於適合的產業,他談到,自己是經營紡織業,其實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與夕陽工業,主要看是否持續創新與改變,「不要有觀念」,若能保持核心競爭力,「除非全泰國人都不穿衣服」,否則只要是食衣住行都存在很多機會。◇
責任編輯: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