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
狂風暴雨中我們朝死亡之路走去
二○○九年八月七日到十一日,中度颱風莫拉克橫掃臺灣,為中南部帶來慘重災情,奪走六百七十八條人命、七十五人失蹤,造成三十三人受傷,及無數橋樑、道路及房屋被洪水沖毀、被土石流掩埋。我們稱之為「八八風災」。死傷人數大多集中在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與南投等地區。當中最令人痛心及不忍的,就是幾近被滅村的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與那瑪夏鄉民族村。小林村內一百六十九戶、三百九十八人,全遭活埋。
中臺灣的南投縣,自九二一集集大震後,土石結構遭逢巨變,只要下稍微大一點的雨,就處處土石流。莫拉克颱風來襲之前,中央氣象局預估南投山區將降下驚人雨量,因此整個南投縣信義區立刻被列為土石流紅色警戒區。著名的仁愛鄉廬山溫泉區再度被洪水淹沒,颱風前不到半年才修復的溫泉橋又被沖垮。水里鄉新山村全村遭土石流滅村,好在南投人早已領教多次土石流的可怕,村長事前挨家挨戶勸民眾撤離,讓新山村民得以全身而退。
短短兩天降雨,讓南投縣多處道路地基嚴重流失,包括信義鄉的陳有蘭溪及羅娜溪沿岸,道路多處中斷,沿岸多戶民宅遭河水吞噬。但最嚴重的是從集集通往水里的臺十六線,竟有長達兩百公尺、四線寬道路被掏空,造成七車十五人墜入滾滾洪流的濁水溪中。最後只找到四輛車及四名罹難者遺體,最遠的甚至漂流到蘇澳外海,另外十一人則始終沒有被尋獲。
而我,和我的採訪團隊,就差那麼一點點,也會被列在這份罹難及失蹤的名單上。
那時,我在三立電視臺擔任專任主播。看這本書到這裡的朋友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我是名符其實的災難主播,哪兒有災難往哪兒去。莫拉克颱風對臺灣中南部造成慘重災情,我在八月八號當晚被派往臺中,主管要我們隔天一早、挺進南投,把第一手畫面透過SNG傳出來。
當天我播完新聞,回家隨手抓了幾件換洗衣服,就直奔臺中,與中部新聞中心的夥伴會合,約莫凌晨四點從臺中出發。抵達南投後,我們開上臺十六線,準備往土石流最嚴重的信義鄉與仁愛鄉挺進。天還是黑的,狂風暴雨讓我們幾乎完全看不見前方的路,車身也隨著強風不停搖晃。由於表定開始連線的時間是清晨六點,代表我們必須在早上第一節新聞開播前就定位,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五點半前找好連線點。
我們都很急,因為萬一沒趕上,臺北總部跟我們連線時就要開天窗。所以採訪車駕駛愈開愈快,我心裡有點不安,但又怕耽誤時間,當下也沒說什麼。當時整條臺十六線早已斷電,一片漆黑,風雨又大,即使開著遠光燈,也幾乎完全看不清四周的狀況,而駕駛當時時速開到快一百公里。
就在此時我接到一通電話,是比我們早半小時出發的SNG轉播車的導播打來的。因為轉播車很大臺又笨重,沒辦法開太快,所以一定要提早出門。
「彤雯,你們開到哪裡了?」
「我不知道,風雨太大、天色太黑,我完全看不到路邊標示牌。」
「我估算你們現在距離我們大概十五分鐘路程。我跟你說,你們等等注意一下,因為前面有點怪怪的。我們開得很慢,大概時速三十公里吧!結果剛剛經過一段路,路面好像不見了!還好我們開得慢,遠遠地發現不對勁,就往左邊靠。我現在已經過了那段路、無法開回去確認,但我覺得那段路面可能已經坍了,右邊就是溪谷。你們千萬要注意,一不小心絕對會掉下去!現在開始速度放慢,到了那個路段要靠左邊走。一定要小心!」
掛了電話,我向駕駛轉述了前車的提醒,沒想到哪來的十五分鐘!我們戰戰兢兢地開了不到五分鐘,就看到那段坍塌的路面。臺十六線從集集往水里方向開,左手邊是山壁、右手邊就是濁水溪。當時我看到的景象是溪水暴漲,洪流不斷狂瀉而下,原本的四線道只剩下靠山的兩線,至於靠濁水溪的那兩道,也就是往水里方向、我們正開著的那兩道,根本不見了!只剩下一個深不見底的大窟窿!
我們傻住了,停下車。這時發現一位員警站在旁邊,顯然他也剛到。我問發生了什麼事,他說他也不清楚。但有人報案說親人失蹤,擔心有意外,所以他來看看。
「這邊不能走了啦!我等等去拿封鎖線把它封起來。你們趕快回頭。」
「長官,我奉命採訪,一定要進去。我可以靠山壁這邊繞過去啊!」
「不行,我要封路了!你看,這水已經吃掉兩道了,搞不好你一開上對向道就突然崩塌了。你還要不要命啊你!趕快回頭!」
員警堅持不放我們過,我們只好回頭。好在熟門熟路的中部採訪車駕駛,說還有一條舊臺十六線可走,不靠河,是走山路的,於是我們立刻找路。不過這條舊臺十六線已經鮮少有人車行走,加上沿路都是被吹倒的大樹,我們邊開還邊下來搬樹,終於開到了兩條路的交界處——水里。那時天剛朦朦亮,我們正在狂風暴雨中尋找下一個方向時,突然一名女子來敲我的車窗:
「請問你們是記者嗎?你可以幫幫我嗎?」她全身濕透,手上抓著手機,聲音不停顫抖。
「你還好嗎?我有什麼能幫上你的?」
「我爸爸本來要從集集那邊過來,他說風雨很大、都看不見路,結果手機講到一半,突然就斷訊了。我很擔心、先打電話報警,然後來這邊等他,可是一直沒等到他。你們從那邊過來嗎?你們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
我心中頓時湧起了不好的想法,但我不敢明說:「我們是從那邊來的,但路斷了,現在警察把路封了。你是過不去的。」
女子急得哭了。我看了看駕駛,以及早已拿起攝影機拍下這段畫面的搭擋,說:「來,你上車。風雨這麼大,你站在這裡很危險。我們帶你回路斷的那邊,看看有沒有什麼消息。」
我們再次開上臺十六線,但這回往反方向走。當到了路基流失的地點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因為這時天已經全亮,我終於看清楚,臺十六線十到十一公里的這段四線道,完全消失。前面和後面都還是路,但中間那段彷彿被人硬生生挖走了一大段。十多分鐘前我們經過這裡時,明明還有兩線道,但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放下女子,她在風雨中對著滾滾的洪流著急地大喊:「我爸是不是掉下去了?他是不是掉下去了?」
但沒有任何人能回答她這個問題。
隨後,三立新聞獨家報導了臺十六線路基遭掏空,疑有人車墜溪的最新消息。我們有現場畫面、有家屬訪問,還有別臺所沒有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描述。我是全國媒體中第一個在現場進行如此完整連線轉播的記者,但我和我的攝影搭檔及採訪車駕駛內心都很清楚,若不是SNG同事及時打電話警告,又或者我們提早了五分鐘出發⋯⋯就差那麼一點點,我們將不會站在這裡,而是在滾滾洪流中。我們將不是報導這起悲劇的人,而是被同業報導的罹難或失蹤者。
我們在南投待了數日,持續關心災情。員警從失蹤者家屬的報案,以及現場目擊者(包括我們在內)的證詞,拼湊出當時的狀況:墜溪的七車十五人,都是在八月八號凌晨五點、前後半小時內行經此地,且都是從集集往水里行駛。這段長達兩百公尺的路基就在這半小時內被迅速掏空,從一線道、兩線道,到最後四線道全坍。當時根本看不見路,只要時速超過五十公里,絕對來不及反應、直接掉下去。我們與接獲報案的員警同時抵達,在我們改道離開後他才拉起封鎖線。這代表,我們是那個時間,行經此地的第八輛車。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原來離我這麼近。◇#(節錄完)
──節錄自(《記者不是你想的那樣:蕭彤雯的新聞現場》/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曾擔任壹電視主播的蕭彤雯,一直擁有高人氣,其專業形象亦深植人心。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她,無論在新聞現場或主播臺上都不做「讀稿機」,對新聞事件有自己的判斷,也敢於表達想法。
本書從蕭彤雯從業的初心開始,寫下二十年的精華,困難與驚險的過程,堅持的態度,讓人瞭解她身為記者所秉持的理想,與未曾妥協的價值核心。
從事新聞工作二十年,蕭彤雯回顧一路走來,她說:「新聞就是人的故事。」
如今,她從傳統媒體走入新媒體,展現更積極的力量。
作者簡介
蕭彤雯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不僅是臺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也是資深記者,投身新聞工作長達二十年。從廣播到電視,從記者到主播,她以感性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精闢分析,忠實記錄下每一個新聞時刻。
不論是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二○○五年英國倫敦地鐵爆炸、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高雄氣爆……舉凡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她幾乎都在現場。二○○二年更以「北城醫院打錯針」報導,榮獲第二屆「卓越新聞獎-電視新聞即時採訪獎」殊榮。
面對新媒體崛起,二○一六年決定脫離舒適圈,投入全新戰場。目前除了是數個網路媒體談話性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也投身公益行列,努力落實「自媒體」定義,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