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血染老山,1984春,中越戰爭非專業檢討(中)

人氣 7881

【大紀元2017年10月14日訊】發起4月28日老山戰役的策劃,應該早於1984年元旦。進入1984年後,越南軍和中國軍在邊境全境對峙,呈現日趨緊張態勢。老山戰區則比較典型。

雲南紅河州麻栗坡地區和越南河江省毗鄰。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相比西部老街戰區和東部高平戰區、諒山戰區,河宣省不在中國軍主要攻擊範圍,除卻炮擊和牽制性襲擾,再無其他激烈戰事。因此,軍事據點和民用設施,以及道路等,相對完整。

1979年中越戰爭中,老街戰區,中國軍以149D為例,幾乎打透了越南老街省毗鄰中國的50公里縱深,並且,在巴薩、封土、沙巴等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破壞、偵察,以及對占領區重要軍事目標,實施目標序列標註。

1979年4月雙邊停火後,進入該地區駐軍是越南由柬埔寨調回本土的精銳313D,和1979年曾經與中國149D對戰的另外一支精銳316AD,其時,已經變更名稱316D。以此戰區而言,在當時的中越軍隊指揮人員來說,中國軍占據明顯的情報、地形、後勤和陣地等優勢。

同樣,東部戰區的越南高平、諒山兩省和廣西毗鄰。1979年中越戰爭主戰場即在這一戰區。雖然中國軍在這個戰區付出巨大戰損,但是,中國軍在戰役上完成高平大面積的占領,以及攻陷越南北方第一重鎮諒山。

中越兩軍邊境對峙均有類似老街狀況。在當時,以機械化常規戰爭為作戰指導思想的中越兩軍看來,這種情況讓中國軍具有作戰的心理優勢,而越南軍總會憂慮兩軍一明一暗的作戰不利因素。

由此,實際上在後來的騎線拔點邊境作戰中,因為在老街、高平和諒山戰區,都存在越南軍離開1979年前主要的國防守備基地、陣地和設施,實施靠後、換位,重新建設有效防禦體系的情況。兩軍邊境對峙在實際上,大部分處於脫離狀態。

越南北方六省自西向東為萊州省、黃連山省(老街)、河宣省(河江)、高平省、諒山省、廣寧省。其中,萊州省最為落後幾無交通,不適合中國軍實施機械化作戰。廣寧省濱臨北部灣,也有為數不詳的蘇軍海軍基地,在外交上存在較敏感的風險。

由此,中越邊境犬牙交錯,最容易在兩國外交一旦擱淺發生戰爭的區域,無疑,正是雲南紅河州麻栗坡地區和越南河宣省毗鄰地區。這也是中越戰爭騎線拔點的「兩山」,老山和者陰山發生大規模戰役級別戰爭的原因。

此外,如之前分析,中國軍充分考慮了在老街、高平和諒山戰區之外,重新開闢對越南威壓的戰區,考慮了在地形相對割裂的區域作戰以避免戰事規模收放自如,這個地區更是較好選擇。

長期的中國對越南抗美的支援,以及越南北方六省的山脈、河流走勢基本都是南北走向,決定了當時越南北方六省均具有中國邊境到河內的鐵路、公路交通,存在南北交通線較東西交通線發達的態勢。無形之間,越南北方六省均因為地形複雜,地貌破碎,植被茂密,呈現戰區戰場在戰役和戰術上,均顯破碎、分散、封閉等特點。

現在分析,中國軍最早可能在1984年2月,即開始戰役準備實施。這裡不論述期間中越外交、政治和政客們的斡旋,僅就軍事進行粗淺探討。

進入1984年2月,中國軍昆明軍區對中越邊境駐軍進行了較頻繁機動,集結和戰前部署。尤其以老山地區先後出現分屬兩軍的多個D番號。期間,中國軍A、D、T等多級直轄特種兵(當時稱呼偵察兵)實施對越潛進偵察,埋伏。同時,在該地區的中國軍以D、T機動、集結中,數次無限的靜默。

進入1984年3月,中國軍炮群開始進行戰役準備,曾經多次實施對越防禦進行覆蓋性炮擊。因為兩軍存在巨大的炮火懸殊,這個階段炮擊,中國軍壓倒優勢的覆蓋性炮擊,基本實現摧毀了越南軍能夠組織攻擊和反擊的火力,以及部分國防工事。使得老山戰役發起的部隊機動、集結、攻擊都顯得較為從容。實際在後來老山戰役實施中,越南軍僅能夠以迫擊炮予以還擊。

1984年中國軍裝備了美軍支援的火炮雷達,越南軍有限的迫擊炮還擊,也被中國軍強力還擊,而幾乎遭遇全滅。

老山,共計大致10平方公里,主要山頭林立較多,據說27個。

老山主峰目前尚無1422米更高標註記載。老山戰役發起的核心戰場,即中國軍奪取老山1422米主峰,以及突擊占領松毛嶺(800多米)——目前網絡有傳說「老山主峰」劃歸越南,其實,正是老山能夠稱為主峰的山頭多達27個,其中也有被越南軍占領的。在越南出版的地圖上,標註的主峰,可能和中國出版地圖上的主峰,不是一回事。

1979年中越戰爭誰勝誰敗之爭,中越不在一個頻道。現在老山主峰歸屬之爭,同樣也不在一個頻道。

1984年4月20日後,中國軍陸續為參戰部隊裝備彈藥,其中,頗具詬病的,是為戰鬥兵配發「光榮彈」。由部隊主官專門解釋這種所謂「光榮彈」的使用方法。

其中一個流傳的解說如下:「這個東西名字叫──光榮彈」,你們要好好的裝在你們軍裝的左口袋裡面,在戰場上即將失敗或者面臨被越南鬼子俘虜的時候,你們只要拉那根拉火環,因為沒有導爆索瞬間你們就英勇的光榮了,你們就是中國的革命烈士了,也打出了軍威。」

和1979年中越戰爭類似,這次發起老山戰役的戰鬥兵也有比列不小的新兵。至於是不是有必要把日本鬼子在太平洋島戰發生的,一旦將失敗或者面臨被俘,就拉燃手雷「玉碎」的武士道發揚於20世紀80年代,我個人非常反感。

關於老山戰役的戰損,包括長達十年的騎線拔點作戰,有多少年輕的軍人死於這種愚蠢決策出來的手雷,無人統計。但是,這種自殺性武器,無疑是職業軍官的恥辱——你有權命令軍人去衝鋒,去戰鬥,但是,無人有權力命令軍人去自殺!

在戰前預備工作中,雲南省和文山州相關地方參加了對越作戰的後勤保障,這使得執行戰役任務的14軍得以集中精力,應對打仗。1984年4月25日,14A40D的3個步兵團為主力,加強了41D1個步兵團,42師1個步兵營,以及偵察、防化等特種部隊,作為地面攻擊主力,在老山以鉗擊展開。

在具有絕對的炮火優勢、彈藥基數和後勤支撐下,中國軍這種排兵布陣尤其顯得急功近利。

1,以絕對優勢的炮火進行覆蓋。

2,以組、班、排突擊,引導優勢炮火逐點推進。

3,以組、班、排實施近距離特種作戰推進。

可能,一個年輕的連、排長,只要心有戰友、部下生命的敬畏,都可以設計多種避免傷亡,利用優勢火力達到戰役目的的有效攻擊。然而,臨戰前擔負前敵指揮的40師指揮所,卻制訂了後來實戰中,我們從新聞報道匯總,得來的讓人扼腕痛心的僵化的打法。

即以優勢炮火、保障基礎下,考慮戰役有效實施為先,士兵戰損為後的,在熱帶山地叢林,實施正面主攻,兩翼穿插、鉗擊的大兵團打法。固然氣勢如虹,憑藉絕對優勢的炮火、後勤和步兵能夠取得勝利,但這不是打仗,是魯莽,是缺乏對士兵生命尊重的職業軍人的職業道德。

為此,在狹小的,地形尤其複雜,地貌尤其破碎,植被尤其茂密的老山不到10平方公里的戰區,40D前指指揮4個主力野戰團和配屬、加強的偵察、防化、工兵等特殊兵種,均密集部署戰區。於此,由14A、11A重炮組建的加強40D戰術炮群,更讓40D前指有恃無恐。

4月26日,40D前指向各獨立作戰單位下達了總攻擊命令。明確指出,總攻時間為28日凌晨5點56分。隨即,參戰作戰單位進入臨戰狀態。4月26日,擔負穿插、鉗擊的兩翼開始由南溫河、猛峒向老山機動。再次重演1979年中越戰爭的穿插戰術——基層官兵付出巨大戰損的大量的、失敗的穿插戰例,似乎,40D前指無動於衷。

還是5年前的老規定,執行穿插任務的118團1營,由118團副團長帶隊進行。這個頗冥頑不化的愚蠢的決策,存在荒唐的臆斷色彩。在異國,憑藉地圖,在地形、地貌、植被如此複雜的老山地區,於根本無法偵察了解的敵情態勢下,以一個加強營700餘人,按照圓規直尺畫一個穿插線,其尋求飄渺的勝利?

然而,據說,這個穿插設計,是14軍軍長的親自部署。

和1979年中越戰爭撤退階段的448團一樣,118團1營,則成為1984年老山戰役那部血染的風采裡面,最為悲滄的樂段。

在老山戰役總攻擊之前,118團副團長向坤山率領700餘人的加強營,平均負重近40公斤,用鐮刀、鐵鍬開路。他們白天休息,夜晚行軍,時隱時現於植被茂密、地形複雜的莽莽大山。

是什麼樣的命運,在前方,等待中這700餘年青的中國軍人?

4月27日入夜,炮群和擔任總攻擊的步兵均進入陣地。

穿插部隊也實施無線電靜默。一切都是那麼安靜。

隨著28日5時50分的到來,一場大戰,猶如一次磅礴的海嘯,向中越兩國年輕的軍人淹襲而來。

文章轉自作者微信公眾號「流浪的橡樹」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中越戰爭37週年 中共沉默
中越戰爭37周年 越南對華政策或現突變
中越戰爭的一張照片或騙你幾十年
誰的芳華 誰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