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列傳第三十五》記載:
東漢永平十三年,楚王劉英,圖謀造反。事發後,皇帝命令當地官府迅速審問,抓捕了很多人。第二年,袁安因有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被三府舉薦,擔任楚郡的太守。此時,牽連進楚王謀逆事件的人,已經多達數千。漢明帝異常憤怒,官吏為快速結案,又嚴刑逼迫嫌疑犯們認罪,因此而被冤判死刑的人極多。
袁安一到楚郡,不入官府,而是先到獄中察看案卷。他清理出沒有確鑿證據的疑點,條條列出,準備上報。這時,掌管案卷的府丞、掾吏,都叩頭相爭,認為袁安這樣做,有庇護、黨附叛徒的嫌疑,依法也會將袁安判處死刑的,並且也會怪罪於所有掌管案卷的府丞、掾吏多人。
袁安說:「這樣做,引起的不良後果,我身為太守,自然會承擔,絕對與你們沒有關係。」
於是,他將審察結果一一上奏,皇上由此感悟,批准洗清冤情。因此而獲得釋放者,有四百多家。一年多後,袁安又被任命為河南尹…
【評述】
在劉英謀反案中,袁安解救了四百多家共四千餘人。後來外戚竇氏擅權,袁安依然守正不屈。所以袁氏家族的廳堂,號稱「守正堂」。
關於袁安早期,還有一段「臥雪堂」的佳話:袁安在做官之前,就曾客居洛陽。一個大雪的冬日,洛陽令仰慕袁安的賢名,特地來拜訪他。院中的積雪很深,洛陽令叫手下人掃出了一條路,才得以進到袁安的屋裡。此時的袁安,正蜷縮在床上,凍得瑟瑟發抖。洛陽令問他:「怎麼不出來求助?」袁安說:「大雪人皆餓,我不宜干擾別人。」
洛陽令對他的賢德,大加讚賞,舉他為孝廉。從此,袁安有了「臥雪高士」之稱。其居室,也被稱為「臥雪堂」。
據《後漢書‧袁安傳》記載,袁安的父親死後,其母命袁安尋找合適的墓地,路遇三位書生,指一葬地說:「葬於此地,當世代為上公。」說罷,三位書生,忽然不見,知為神靈點化。於是,袁安便將其父,安葬於此「風水寶地」。從此以後,子孫世代興隆。其子袁京、袁敞,都官至司空;袁京之子袁湯,官居太尉;袁湯之子袁逢,位居司空,袁隗位列太傅(上公)。其後,袁氏家族,更加興旺,遍佈各地。例如,袁安的第三十八代孫袁志君,任廣東布政使,將袁氏家族的血脈傳到了嶺南。
所謂的「風水寶地」,會給後人帶來福祉,本質上還是由於袁安德行的累積,才招感到幸福和安康。袁氏後裔與孔子的後裔、范仲淹的後裔一樣,再次證明了「積德昌後 」的古訓,真實不虛!@*#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