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目前,1500光年遠的KIC 8462852恆星讓整個天文界困惑不已,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無法解釋KIC 8462852的週期性變暗現象。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布拉德利‧施哈弗(Bradley Schaefer)因證實暗能量和其他科學家共同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施哈弗分析說:「這種變暗可能是任何人還沒有想到的一種原因造成的。」
KIC 8462852位於北部星空的天鵝座(Cygnus)和天琴座(Lyra)之間,是2011年民間天文學家在「行星獵人計劃」(Planet Hunters)中鑑別的一顆特殊恆星,因其週期性變暗20%的亮度特點與眾不同,而引起天文界的注意。
其發光特點似乎說明有巨大的混亂物質圍繞它運轉。而且,這顆恆星並不年輕,不放射紅外線。這些現象一直讓天文學家困惑不已。
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塔貝塔‧博亞吉安(Tabetha Boyajian)表示,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的恆星,一開始以為觀測數據有誤,但實際上不是。
2015年9月,博亞吉安提出一種假設,KIC 8462852的亮度變化是因為其周圍有一大片彗星。但是,施哈弗根據觀測數據排除了這種假設。
據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近日報導,施哈弗根據觀測數據計算出,如果假設彗星造成KIC 8462852的亮度出現這種週期性的變暗特徵,那麼需要64.8萬顆而且每顆都是200公里寬的巨大彗星,這些彗星都要在恆星前排列才行。
他說:「彗星群假設是各種想法中最合理的一個,甚至可以說明其它的想法都太沒有說服力。但是我們還得放棄這個彗星群的想法,當然也要放棄其它所有公布出來的設想。」
另據英國《每日鏡報》近日報導,施哈弗補充說:「並不能因為我們已經批駁一種解釋,而表示我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他說:「這是個巨大謎團。這種變暗可能是任何人還沒有想到的一種原因造成的。」
對於KIC 8462852的亮度變化是否為外星人的巨型物體環繞造成,施哈弗回答:「當然,那裡可能有外星人。但是,不能因為找不到原因,就可以用不著邊際的想像來填補這種空白。」#
責任編輯:黃小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