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編譯報導)近年來,留美中國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但是,他們的留學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文化衝擊。許多中國留學生難以突破跨文化交流的障礙,甚至不和當地人接觸。在美中國留學生似乎已經形成了他們固有的生活模式。
在美中國學生人數多 少與他人交流
據密歇根州新聞網(statenews.com)報導,以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為例,該校計劃和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秋季到2015年春季期間,密西根州立大學來自中國的本科留學生人數增加了124%,已達到3,697人。
國際學生學者辦公室主任助理Liz Matthews說,密西根州立大學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但他們也是喜憂參半。剛剛到的時候一切還好,但是從上課的第一個星期開始,就體現出由於人數多而形成的社交模式——中國學生不願意接觸其它國家的人。
應用工程學三年級學生Steven St.Pierre說,中國學生校園生活的其中一個模式是,他們形成小圈子,只是中國人互相交往,很少與別人接觸。
St.Pierre記得一次在餐廳裡偶遇一位中國朋友和他的兩個中國同伴,於是他們一起吃飯,過程中那兩位中國同伴一言不發,表現冷淡。St.Pierre認為中國人的這種反應是因為他們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不理解其它國家人的說話方式。
建築管理專業二年級學生Jordan Jelinek說,他在與中國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發現,還有一種超出文化差異的因素,導致美國本地人與中國學生保持距離,那就是中國學生大都很富有,他們開著豪華汽車,看起來很高傲。
多交流 突破文化障礙是關鍵
來自中國的新聞系四年級學生Mandi Fu說,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不僅是戰勝社交顧慮,更包括理解語言,突破複雜的語言文化障礙。
很多中國人從小就開始學英文,申請美國大學前也要通過英文測試,但那些僅限於背單詞和語法,並沒有實際接觸真正的語言環境,所以中國學生來到海外就會在語言方面感到非常困難。
Mandi Fu說,她在語言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本地人日常語言的一些細節,比如怎樣開始交談、交談的話題以及如何聊天。這不只是語言問題,涉及到文化差異,即使精通語言,有時也難以理解當地文化。這需要一個過程,期間要多交流,比如在課堂、餐廳等地方,同本地人多溝通,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中國學生來說,跨文化交流是一大障礙。化學系博士生Yongle Pang說,跨文化交流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但中國學生恰恰不願意接觸其它文化。
供應鏈管理專業四年級學生Jason Wang說,中國學生不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表達,經常造成對方的誤解,這阻礙了他們同當地人進一步交往。中國學生需要的幫助是,為他們講解為甚麼錯誤,而不只是直接告訴如何去做,也就是「授之以漁」。
如何融入海外學習生活?
《紐約時報》和《高等教育紀事報》曾經專門撰文,討論中國學生面臨的各種學習適應問題,如應試思維、學術誠信、生活適應等。海外院校為了讓國際學生更好融入,也在設法創造條件,希望留學生不僅能進來學習,還能順利完成學業。
2006~2011年間,教育諮詢機構「教育顧問委員會」(Education Advisory Board)在美國、加拿大做過一份高校應如何支持留學生的調研。該調研的結果,包括調查報告和經驗總結,被該委員會匯總成了一本書:《如何支持留學生》(Suppor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Campus),於2014年5月出版。
書中稱,在美國的留學生中有73%的人稱自己的美國朋友為「兩個以下」。所以,在海外求學生活中,需要大膽積極地和其他各國學生交往,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廣交各國友人。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留學生溝通、摩擦、碰撞的過程中,在語言的使用上才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如。在文化上,才會變得更加包容和多元。
美國大學的學生服務很全面,很多是國內以前根本沒有想到的,留學生應儘早去瞭解這些服務,而不僅僅在遇到困難時,去依賴朋友或熟人。
很多學校都有寫作輔導中心(writing center)和演講準備中心(speaking center)。生活上的壓力和心理上的問題,可以去找心理諮詢中心(counseling center),這在國內可能讓大家忌諱,但是美國司空見慣。絕大部份學生服務是免費的。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