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銀:屠呦呦獲諾獎 欣喜的背後卻是天大笑話!

人氣 1537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0月08日訊】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17時30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北大第一時間發布的消息稱:「恭喜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院士是國家專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按照規定,只有中國國籍即中國公民才能入選中科院院士。北大在高校中擁有最多的院士,但在院士校友中,卻找不出屠呦呦的名字。北大的這則消息,至少透露以下兩層資訊:「自諾貝爾基金設立100多年以來,之前『還沒有』本土華人拿過諾貝爾科學獎,此番獲得科學家最高殊榮的屠呦呦,不是院士。」

中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科學院院士被稱作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現有1245名院士。在各國共有380多位科學獎獲得者中,居然從來沒有中國院士的一席之地,已是難以想像,85歲高齡不是院士的屠呦呦的榮譽,更使院士這個所謂的中國科學精英群體蒙羞。

屠呦呦於2011年9月被授予屠呦呦拉斯克獎。該獎於1946年創立,以表彰在醫學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在世科學家、醫學研究者和公共服務人員或機構。迄今為止,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0位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所以該獎項也被看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露西‧夏皮羅在為屠呦呦致頒獎詞時說:「屠呦呦的這一發現,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和苦惱,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尤其是兒童的生命。」

屠呦呦和同事研發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就獲得成功。但縱觀其履歷,49歲副研究員,55歲正研究員。這在中國幾乎就是一個那個年代就平平凡凡終老一生的履歷。再看看這個學者、那個學者、這個士、那個士的履歷,幾乎清一色青年時就是正教授,卻大部分學術平凡卻滿盆元寶。她的成果拯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這麼重大的成果近40年未得到國內公認,可想而知國內的學術界充滿了權術和不公正。

根據官方的說法,中科院院士的基本標準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的學者、專家。院士增選兩年一界,但屠呦呦即便獲得了拉斯克獎,並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至今卻依然被拒之門外,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現有的中國學術體制,實在值得反思。 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院士的科學家自然也不是優秀科學家。拿破崙的話,是鼓勵士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院士在我國崇高地位,能當上院士的科學家,從某種意義上說,至少應當在某一科學領域有所建樹。但現實是,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被譽為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傑出的科學家李愛珍,2000年在亞洲率先研製出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能研製此類高技術雷射器的第二個國家,並因此榮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卻也一直未能在中國獲得院士頭銜。而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2011年落選之後,表示從此將不再成為候選人。反觀中國2000餘名的兩院院士,其中不知有多少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無論是埋頭科研的屠呦呦、李愛珍,還是鋒芒畢露的饒毅,以及許許多多有資格當選院士而沒有成為院士的優秀科學家,心中恐怕只有憤懣與無奈。

國內頂尖學術界劣幣驅逐良幣的」的逆淘汰環境,不僅表現在中國的許多院士名不符實,主要靠抄襲剽竊搞關係而上位;還表現在學術官僚的無恥。原科技部部長、中科院院士、副院長徐冠華,在4月18日由北大國發院舉辦的「全球創新論壇2015年會上發表了一通高論,他如是說,我從來認為沒有必要,也不應當以獲得諾獎作為中國科學發展的目標。

如果作善意的揣摩,他無非是想說,國家科技水準提高比獲諾獎更重要。但諾獎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創造能力,科學技術積累和科學技術水準的重要標誌。很明顯,諾獎與中國科學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諾獎同時只是頒給個人的,徐冠華的「我從來認為沒有必要,也不應當」,意思是說中國的院士水準與諾獎相距十萬八千里,把諾獎作為目標根本不現實?還是說中國的科學家即使有衝刺諾獎的實力,也要安於現狀,撈眼前實惠要好?

徐冠華的身上雖然有很多耀眼光環,但學術成就鮮有所聞。諾獎是世界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而院士是國家專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如果把徐冠華的話往壞的方面想,假如中國的科學家都沒有人或少有人獲諾獎,像徐冠華這樣的平庸之輩,豈不是可以把院士的頭銜作為學術實力滿世界炫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想獲諾獎的科學家不是優秀科學家。你徐冠華學術平平,卻利用職權削尖腦袋當上院士,卻敦敦教導科學家把獲得諾獎作為目標沒有必要,有這種思維的官僚把持著中科院,難怪中國的許多院士名不符實,被奚落為和美國一二流大學助理教授同等水準,而真正作出重大貢獻、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學者們卻屢遭排擠,得不到應有的榮譽。

對屠呦呦獲諾獎,不僅讓北大校友激動不已,中科院院士陳凱先甚至認為,這是「經過中國科技工作者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終於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上獲得突破。獲獎本身意義很大,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新開端,相信今後會有更多成就被世界認可。」同是中科院院士的徐冠華若聽了同行的話,不知會作向感想。

不像諾獎和平獎或諾獎文學獎與意識形態多少有關係,科學無國界,無論怎麼說,中國出諾獎科學獎,卻不是出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最高科研水準、且有一千多人的中科院院士的隊伍裡,欣喜的背後卻是天大笑話! #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之名源自詩經
諾貝爾醫學獎 你不得不知的數字
大陸「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埋沒40年
屠呦呦多次落選院士 間接證實江貪腐治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