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期)大清的建立
建立大清的女真族愛新覺羅氏祖輩幾代都是明朝的官員,清肇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是充善的父親,錫寶齊篇古的祖父,福滿的曾祖父,覺昌安的高祖父,塔克世的五世祖,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清軍入關後,清朝追尊他為原皇帝,廟號肇祖。
明永樂四年(1406年),在女真酋長阿哈出的推薦下,明朝授女真斡朵裡部酋長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都指揮使,引起朝鮮的不滿。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朝政府正式設建州左衛於鳳州,委任猛哥帖木兒專管建州左衛事宜。猛哥帖木兒的後代,也承襲了明朝左都衛指揮使一職。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祖父覺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揮使,父親塔克世為覺昌安第四子。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兩年後誓師伐明,後金軍在四年間接連攻佔撫順、清河、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廣寧等地,遂遷都瀋陽。由於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創建者、清朝的奠基人,所以其繼承人皇太極在改號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高皇帝。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大清的祖先,實為明朝的官員,其後背叛明朝,在清朝建立後,不但按照中國歷代皇帝那樣使用年號,且追諡已逝的先祖。
名字的排輩是漢文化獨有的。順始帝福臨,康熙帝炫曄的名字,可能是從滿文音譯而來的,但康熙的兒子,都是胤字輩,孫子都是弘字輩,這是漢式的取名排輩。
以少治多惟有漢化
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率4萬多滿洲八旗、近2萬蒙古八旗、約3萬漢軍八旗以及叛明降清的孔有德等統率的約2萬天祜兵、天助兵,加上包衣、外藩蒙古兵、朝鮮軍合計12萬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吳三桂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開始入主中原。連吳三桂的降兵5萬,也只有17萬軍之譜,要統治當時約一億的中國人,並獲得漢人的認同,非要把自己漢化不可。滿州人的漢化,自入關算起,使他們維持了一個長達267年的統治。清皇帝推行的漢化,有自願,有被迫,但到後來,漢化已經失控,不想漢化也不成,以至到清末,連皇上都不會說滿洲話。
清朝統一中國,承襲了明朝的體制。而要用漢族原有的統治方法治理國家,必然也要接受漢人皇朝那套意識形態及相應的一套統治方法:例如把孔孟之道、程朱理學視為立國之本,就要籠絡漢族文人士大夫,禮賢下士,徵召隱逸,開科取士等。
滿洲八旗的制度,旗主的權力很大,太宗皇太極,為了集中皇權,就要抑制旗主。這樣,自然要以漢族至高無上的皇權思想為變革之根本。到了雍正帝時,用一篇《朋黨論》來破解了努爾哈赤制定的八旗,以漢族傳統來統治,以儒家五倫之說壓倒祖訓。他並強調滿漢一體。雍正帝曾發佈上諭:「從來治道,在開誠佈公,遐邇一體,若因滿漢而存分別之見,是有意猜疑,互相漠視,豈為治哉! 天之生人,滿漢一理。」
順治皇帝在喜歡漢文化的同時,還接受了大乘佛教的思想。他的禪宗老師是玉林通琇。董鄂妃去世,順治帝心灰意冷,意欲出家。玉林通琇力勸其改變主意,順治帝改選僧受戒,特以玉琳通琇為本師,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在清朝,有兩位皇帝是深信佛教的,一是順治,另一位是雍正。當然,還有一位不是皇帝,卻實際統治了清朝四十七年的「老佛爺」慈禧。
(待續)
責任編輯﹕澤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