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013年發理財產品4.7萬款 輸血房地產民眾買單

人氣 7

【大紀元2014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據中共銀監會官員披露的數據,2013年銀行理財餘額突破10萬億元,理財產品發行量接近4.7萬款。構成影子銀行的理財產品、信託等游離在監管之外。大陸民眾購買的理財產品大部份流向房地產業,房地產泡沫破裂時民眾將為此買單。

難以監管的影子銀行風險不容小覷

中國的影子銀行大多是通過理財產品或者信託產品等形成,這類業務實際上是沒有流通的證券化業務。從2010年到2012年,影子銀行借貸規模已經翻了一番,達到36萬億元。中共央行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的前10個月,銀行貸款只佔據了貸款總額的53%。游離在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其風險不容小覷。

2013年12月8日,中共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巖岫在《第一財經日報》主辦的一財金融峰會上表示,從2004年到現在,理財產品發展非常快,2004年之前基本沒有理財產品,2004年以後理財產品每年達到50%以上的增長,現在已經達到了十萬億。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13年大陸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接近47000款。其中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超過43000款,同比增長45%。按王巖岫所披露數據,理財產品規模較2012年的7.1萬億至少增長40.8%。因此,無論從發行量和還是銀行理財產品餘額規模上,2013銀行理財市場擴張程度都十分驚人。

相比慘淡的股票市場,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令民眾趨之若鶩。統計顯示,2013年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達到4.75%。尤其是流動性緊張的時期銀行理財收益率節節攀昇,2013年12月,大部份銀行理財綜合收益達到6%以上。

在大陸高通脹低利息的情況下,百姓為了儘量減少財富縮水而購買理財產品,但其中的風險卻沒被重視。據《南京晨報》1月2日報導,南京市民周先生萬沒想到,自己會因購買理財產品連本也沒有保住還虧了32萬元,不得不與銀行打起了金融委託理財合同糾紛官司。

房地產深度滲透金融業危及民眾財富

2005年開始,每一次地產調控都通過收緊貸款乃至叫停房企IPO為房地產市場「截流」資金。早期,這些做法曾是令樓市速冷的「特效藥」,每一次調控政策出台,都會很快出現降價、縮量的現象。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房地產業慢慢有了金融「抗藥性」。

藏身於影子銀行中的信託,以及私募基金乃至於各類有價證券……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令傳統的限貸政策威力漸漸削弱。房企憑藉著各種渠道的「輸血」,反而進入了高速擴張的時代。大陸金融行業正面臨一場無形的危機: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風險幾乎會毫無疑問地轉嫁給現有金融體系。

中信信託袁女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房企融資渠道的擴寬,信託應當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房企找到信託公司要融資,願意出近20%的成本,信託公司把項目包裝一下,再找渠道銷售,這樣層層下去到投資者那裡可能只有10%的收益了,各方都賺到錢,最後風險都留給了買信託產品的人。」

袁女士介紹稱,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渠道的融資成本被拆分成四大塊,一是給予購買信託民眾的預期收益;二是給予信託公司的發行費用;三是支付渠道費用;四是支付給資金中介的介紹費、第三方資產淨值調查費用等。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信託平均年收益率為9.32%。除了這9.32%給予投資人的平均產品收益外,後面三項費用袁女士透露,行業平均在6%-8%的水平。所以整體下來,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貸款方式的融資成本大概平均在16%-18%左右,有些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超過20%甚至更高。

「2014年房地產泡沫必將破滅。」看空樓市的專家謝國忠在2013年12月17日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認為在2014年會出現房價下跌50%,並且泡沫崩潰的時候做甚麼也不管用。其實在2008年就應該讓它崩盤,但後來政府大量發行貨幣,又把它撐起來了。

大陸知名財經評論家牛刀在其博客上表示,中國的泡沫資產至少在30萬億以上,受錢荒影響,中國房價泡沫這次一定會破滅,而房地產泡沫至少蒸發25萬億,中國房價最少要跌去80%。

房地產泡沫破裂,各種名目的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將無法兌付,而相應購買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的民眾,同樣受到損失甚至血本無歸。2013年12月,吉林信託10億產品爆出兌付危機,吉林信託給出的答覆是「有可能這錢就還不上了,投資者得自己承擔這個風險,和信託公司沒有關係」。能買得起一百萬或三百萬起點信託產品的都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如果其資產受損影響的面會更大更深遠。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大陸10萬億銀行理財產品暗箱操作 多為三無產品
錢荒危機依舊 大陸銀行出花樣掀攬儲大戰
通脹被低估 大陸民眾儲蓄驟降加劇系統性風險
大陸錢荒銀行瘋狂攬儲 熱錢借道殺入套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