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蒙台威爾第的牧歌絮語

文/林彣鴻
font print 人氣: 19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8月27日訊】最近常在下班之後聆聽文藝復興時期或巴洛克早期的音樂作品,對於拜爾德(Byrd,1543-1623)與蒙台威爾第(Monteverdi,1567-1643)的音樂分外覺得感動。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雖然故事題材多元,多以人聲遊唱為主,但在聆聽上易使聽者有置身遼闊鄉村田野的幻想,草原的綠、木頭的香、天空的藍、溪水的沁涼都是無形中在音樂可以體驗到的。

蒙台威爾第是巴洛克時期早期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擁有豐富敏捷的想像力、對自己理想的執著,也因此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牧歌」在他的音樂世界中被發揚光大,帶領聽者進入一種實幻交錯的世界。

「牧歌」的英語是「madrigal」,名稱據說來自「matricale」的義大利詩,或是有牧歌之意的「mandriale」,而此字有(羊)群之意的「mandora」。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作曲家選用的詩篇,內容多感傷、與情愛相關,樂曲裡富有田園場景或意象,並以雋語麗句的安排完美結尾。因此在牧歌裡,細細品味,可以體會出當時歐洲農村的純樸樣貌。

蒙台威爾第出版過八冊《牧歌集》,第一冊彰顯出新鮮靈活的感受性,到第二冊,意境研磨得更加精美,其中詩文與旋律緊密結合,是最大的特色。第二冊有一首許多人聲團體演唱過的歌曲《波浪的絮語》(Ecco mormorar I’onde),它是第二冊中的經典傑作。《波浪的絮語》的歌詞,充分描寫出壯麗的景觀和觀看時的心境,而蒙台威爾第將此音樂的意境與精華發揮到淋漓盡致。

「波浪在絮語,草叢因晨風在沙沙作,樹梢上小鳥愉快地啼鳴,而今黎明已來訪,開始照亮海洋與天空。露珠像珍珠般閃閃發光,群山被染成金黃色。美麗莊嚴的黎明和微風,使我燃燒的心得以平靜。」

每首牧歌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就像是生活中的每段絮語,每個生活場景在此與音樂緊密對話。聆聽牧歌,將這些片段般的生活絮語連繫成一串生活情境,便可發現每首牧歌與當時人們的生活關係如此密切,當我們沉醉其中時,也能思考音樂背後的場景與故事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你是否曾想過收藏一張古典音樂專輯,卻因無法當場試聽,難以掌握每張專輯的錄音、演奏水準而望之卻步?想要欣賞更多市面上罕見的古典音樂專輯,卻苦於找不到管道?位於台北市國家戲劇院地下室1樓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向來是筆者喜歡去尋寶的地方。
  • 我們是否因為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忙碌,而不經意忽略了大雨過後,路面的一灘倒影、公園河堤、小溪和湖泊的存在?對於周遭聲音、空氣與光影的微妙變化感到無趣麻木?身處在數位商品與聲光刺激當道的年代,我特別喜歡觀察夏至前後的城市光影變化,力求保有對周遭氣味與聲音的敏銳意識,也喜好以繪畫、攝影捕捉城市間目光一瞥的永恆。
  •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臨海城鎮的故事皆起源於海,也孕育了許多民謠,一段段樂句將畫面呈現在腦海;許多人或許一輩子只能從某一首歌揣摩一座遙遠港町或異國的意象。
  • 前年春末到綠島旅行,遙自西邊中央山脈稜線的溫柔天光,與太平洋浪花同時觸摸我,那美好的一刻令人難以忘懷。傍晚,我一人緩走在礁岩群間的獨磚道,退潮後的珊瑚礁岩清晰可見,彷彿成千上萬的天然水族箱﹔繽紛色彩隨著溫度開始分秒萬變,畫面定格腦海中,持久未逝。
  • 6月不僅是一年當中時序變換的中場,也是許多畢業生、求職者轉換跑道的季節,走在熙來攘往的街上、轉開電視,都能感受到希望、無助與徬徨交雜的氛圍;這時我們不妨把心境暫時交給音樂,或許從中就能得到些許解放和靈感。
  • 近年來,國內外報章雜誌在談論全球氣候異變、土地保育時,皆特別關切綠地沙漠化所引發的沙塵暴,報章中指出人類應重視環境綠化的實踐。筆者便藉數首交響曲,帶領讀者一起進入作曲家建構的自然空間;期望民眾能在反覆聆聽、思索後,更加珍惜自身所處的環境與生態資源。
  • 指揮家杜特華(Charles Dutoit)與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RPO)於6月22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帶來精采的演出,值回票價。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