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編譯)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預定今(23)日召開聽證會,討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規模龐大的銀行,是否應被允許參與儲存金屬、營運礦場和運送原油等實體商品交易活動。自《紐約時報》20日披露高盛藉掌控鋁金屬庫存,擡高鋁價後,引發大眾聚焦金融大鱷涉足現貨市場,操控市場價格的不滿。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布朗(Sherrod Brown)指出,摩根大通因操控美國能源價格面臨巨額罰款,反映銀行同時控制商品和金融產品供應,導致產生反競爭行為和操控市場的潛在風險。布朗批評銀行操控市場價格,推高製造商成本,令整體金融系統面臨沒有必要的風險,希望聯儲局會出手加強銀行監管措施。
美國聯儲局上星期五(19日)發聲明,稱正檢討10年前批准銀行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上擁有和交易原材料的決定,意味華爾街大銀行今後或被禁涉足商品市場,失去其中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分析指,金融投機推高全球物價,引起廣泛不滿,或促使聯儲局公開表態。
《紐約時報》20日揭露,高盛藉故意拖延交貨時間牟取利潤,推高全球鋁價。高盛藉由精心制定的轉移鋁庫存計畫,來擡高市場價格。令消費者每一次購買含鋁產品,均受高盛掌控,令過去3年的美國消費者多支付了50億美元。
輿論一直指控金融投機推高小麥和燃料基本商品價格,加劇發展中國家社會動盪。高盛、大摩和摩通是華爾街商品市場最大玩家,一旦聯儲局禁止銀行踏足商品交易,3間大行相信最受影響。專家指,雖然銀行可繼續交易商品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但普遍相信銀行會削減相關交易量。
高盛藉庫存轉移 操控鋁價
自從高盛於2010年收購底特律鋁材儲存公司Metro(MITS)後,交貨時間由平均6週飆升至現在16個月,升幅高達20倍。倉庫員工指,是公司要求運貨工人不斷將鋁材運送於各倉庫之間,令交貨所需時間大幅延遲,進而影響鋁市場價格增長。
高盛通過每天在不同的倉庫間轉移鋁來繞過行業要求(每天必須轉移3,000噸的金屬),有分析師估計,每天約9成的金屬實際上轉移到了另一家高盛控制的另一座MITS倉庫。
鋁業分析師指出,自高盛接手MITS後,鋁價已上漲一倍。飛漲的鋁價僅是華爾街金融巨頭操控價格的一種,其它如汽油、小麥、棉花、咖啡和數以億計的市場投資,令如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同時迫使消費者付出更多。
監管該行業的機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改革,因為LME可收取鋁倉庫1%的租金,限制此種行為,將令LME損失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倉庫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經常看到同一批司機每天開車跑三、四趟,雖然有大量的待處理提貨訂單,有些倉庫每天空閒1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門庭冷清。
一些鋁業的消費企業已經成立了聯盟包括波音和可口可樂,向高盛施壓。然而,不妙的是,這個問題的涉及範圍可能不止鋁業,摩根大通、黑石和高盛已經得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准,可在現貨市場上購買80%的銅,並把它們囤積起來。
高盛曾遭美國證交會起訴
2010年4月16日,高盛集團因涉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欺詐投資者,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民事訴訟。與此同時,由於高盛集團在希臘債務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英國、德國和法國政府都公開表示,將調查高盛在本國的業務。
根據這一訴訟,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約1,500萬美元,讓其設計並銷售一種基於次貸業務的抵押擔保債券(CDO)。在交易中,高盛未向投資者披露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對該產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因準確判斷美國房市泡沫破滅而大賺一筆。參與交易的兩家歐洲銀行損失則達10億美元。SEC的執法部門表示,高盛的錯誤在於一方面允諾一客戶做空該金融產品,另一方面卻向其他投資者承諾該產品是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的。
高盛協助中共處理很多銀行「不良資產」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國家銀行巨大的不良資產、1.4萬億元曾經是中共政府的心頭隱痛。在中國金融機構本身無力消解,而很多國外投資機構也隱而不發的情況下,高盛出現了。
高盛自1994年進入中國大陸以來,取得的進展是其它任何國際金融機構難以比擬的,其中關鍵就是它取得了中共的信任。
2001年年底,高盛以現金加合作經營的方式購買了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帳面值為19.72億元的資產包。一年多以後,高盛與華融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不良資產處置的合資公司。10個月之後,高盛又從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的手中收購了80多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兩年之後,高盛再與中國工商銀行建立處置不良資產的戰略性夥伴關係,雙方約定建立合資企業以共同投資於工商銀行內部8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
2002年,時任中共證監會主席的周小川向國際投行界放出口風,希望國際投行以「買門票」的方式進入中國,高盛再一次響應中方邀請。2004年,捐款6,200萬美元,幫助與高盛沒有任何關聯、其時正處於財務困境中的海南證券。高盛這一行為再次獲得中共好感,最終創立高盛高華證券,並獲得中國金融史多個第一。
協助中共海外圈錢
高盛利用自身金融市場地位而施展的鼓吹手腕,為處於危機中的中共政權帶進大筆的海外輸血,高盛同時輕易利用所謂「中國因素」進行炒作,大行利市。
高盛為何在中國市場可以如此縱橫捭闔、游刃有餘?與其它投資公司相比,高盛具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和中共高層的密切關係,而這又以其能夠協助中共海外圈錢的能力密不可分。
贏得中國市場的入場券後,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逐步建立了非常強大的業務網絡,並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佔據領導地位。此外,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並在外資投資中國市場過程中擔當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在這一番「走出去、引進來」的過程中,高盛在幫中共在海外大量圈錢上,著實作用不小。
與其他金融投資機構相比,高盛把資產管理的所有客戶都集中在政府、大公司、機構投資者和資金充裕的個人投資者身上。與中共政權下利益集團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係是高盛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根本保證。
不過,高盛此次涉嫌操縱鋁價事件,再次屬欺詐行為,美聯儲與美國政府接下來的應對措施,將令各界矚目。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