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是離家最近的一座山,虎山自然步道是我最常走的一條步道。無論陰晴風雨, 每個星期多少會走上幾回,不以忙閒作輟,當做是散心或健身,已成生活的習慣。
龍年新的一年,從虎山自然步道開始走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旅記,則未必要寫, 而所以想寫,是因為虎山自然步道新添一條支線步道,可以略為介紹,以饗山友。
虎山自然步道略呈O形環狀,從山腳下的慈惠堂出發(福德街251巷巷底), 有左右兩條路線,可左去右回,或右去左回,繞南港山的山腰一圈,悠遊慢行,繞一圈約一個小時。
新的支線步道,則在這條環狀路線之間,增建一條橫向的聯絡道,使步道形成大小兩個環狀路線, 若不想走原來的大圈,則可走新的小圈路線。小圈路線,路線較短,也較少石階路, 更適合老人及小孩行走。
這條新支線步道,長約0.5公里,沿途並建了三座平台及一座觀景橋,設施相當完善,而步道最值得一提的, 就是三清宮的大葉雀榕。
這棵巨大的榕樹,樹圍壯碩,約五至六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樹齡推估約在百年以上(可能超過二百年), 是南港山系四獸山一帶最大的老樹。
儘管大樹奇特,擁有如此條件,但由於三清宮為小廟,又偏離虎山自然步道的主路線, 主步道岔路口又沒有大葉雀榕的指標,因此很少人知道虎山自然步道途中有這麼一棵巨大的老樹, 即使是久居當地的住民也未必曉得。三清宮向來冷清,門可羅雀。
新的虎山自然步道支線經過三清宮,完工開放之後,三清宮的住持說, 現在每天都有遊客來參觀大葉雀榕。假日時,一天之內,遊客更高達幾百名,大葉雀榕的知名度已愈來愈高。
除了大葉雀榕,支線步道途中的展望台、觀景平台及觀景橋,都是極佳的展望點,因此步道完工後,已迅速成為一條人氣步道。 無論假日或非假日,清晨或黃昏,都有遊客絡繹不絕的悠遊於這條步道。
[[3]]
虎山自然步道新支線施工時,市政府大地工程處也同時添設主線及支線步道的導覽解說牌, 以介紹步道沿途的植物及自然生態。
新設的導覽解說牌高約一公尺,以花岡岩石材精製而成。施工期間, 我曾親見四、五個工作人員合力搬抬重達數百公斤的花岡岩石塊,辛苦的上下階梯,將石塊搬至步道定位處, 豎石裝置裝導覽石牌。
如今虎山自然步道的主支線途中,共立了十餘處花岡岩石材的解說牌。走在其間,除了休閒健身之外, 又可以多認識植物,以增長見聞。解說牌圖文並茂,讀來受益頗多。
例如,虎山溪岸的水同木,榕果結實累累,看起來像母豬的乳房,所以又稱「豬母乳」;四獸山小公園附近的紅楠, 春天初生的葉苞色澤紅潤,形如紅燒豬腳,所以被稱為「豬腳楠」;展望台旁的食茱萸,因枝幹長滿瘤刺,鳥兒不敢棲息,所以又有「植物界的刺蝟」之稱, 又叫「鳥不踏」。休憩平台旁的青剛櫟林,這種樹木質地堅硬,砍青剛櫟時,常要砍至九次,才能砍斷樹幹,所以又被稱為「九斬」。
十方禪寺附近的步道旁有一棵老樹,擁有大板根,以前不知是什麼樹,現在有了導覽牌,才知叫做「菲律賓榕」。 菲律賓榕本是台灣的原生樹種,因為被菲律賓搶先註冊,所以只能冠以外國樹名。
對我來說,最熟悉、親切的,當然就是步道沿途常見的相思樹了。 那是我少年時代在這一帶爬山玩耍時就認識的樹木,是一起成長的同伴。 這些相思樹伴我走過少年、青年及壯年歲月,如今則是相待以老,可說是我在虎山自然步道一輩子的朋友。
[[6]]
旅遊日期:2012.01.27, 02.04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