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粟田:周永康失勢 掌控軍隊的管道被切斷

張粟田

人氣 13

【大紀元2012年06月22日訊】由王立軍事件引爆的骨牌效應仍在延續,在薄熙來徹底倒掉之後,周永康成為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成為即將被推倒的一顆骨牌。

今年初,習近平訪美期間,美國人送來一份大禮,把周永康、薄熙來等人蓄謀廢掉習近平自立權力核心的計劃爆光。讓習近平下決心參與到胡溫陣營圍剿江系及周、薄等人的計劃中去,周永康與薄熙來陷入到前所未有的一場政治危機之中,二人昔日的同黨或紛紛另覓山頭、或避而遠之。

種種跡象都指向周永康已失勢

大紀元曾披露,周永康已被調查,中共高層出於安全考慮,周在北京的權力已被交出。外媒也有報導說,周永康已經把權力移交給公安部部長孟建柱。

6月14日,更有一海外親共媒體突然刊文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稱病常住北京301醫院,種種跡象都指向周永康已失勢。文中說「政法委書記周永康雖然偶爾露面接見一下小國來賓,但他現在多數時間稱病住在北京301醫院,很少到政法委辦公樓上班理事。」

周永康於3月26日,在全國政法委書記培訓班的開班式上發表講話。到6月12日,培訓班結束,在結業式上發表講話的卻換成政法委副書記王樂泉,不再是周永康。

此舉表明,中共高層用這種方式向外界傳遞出周永康已失勢的信號。

周永康掌控、影響軍隊的管道被切斷

薄熙來在出事前他與軍方的聯繫緊密,如時任成都軍區政委的張海陽和上將劉源,他們二人都與薄熙來交往甚深。有外媒曾報導說,據薄熙來的一個親信透露,薄熙來在一次酒後吐露,他可以調動兩個集團軍。被認為就是指成都軍區下轄的駐守在巴蜀的第13集團軍和駐守在雲南的第14集團軍。

去年11月,在胡錦濤去美國夏威夷參加APEC峰會期間,薄熙來與成都軍區和一些軍頭突然在重慶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成都軍區國動委第六次全會實兵演練」。薄熙來此舉在向中共中央炫耀武力的同時,也是在更進一步拉近自己與軍隊的關係。

周永康與薄熙來的關係密切,兩人曾共同謀劃發動政變奪取中共最高權力,可見其關係並非一般而是互相捆綁。周永康再通過與薄熙來的政治同盟關係,又與軍方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但隨著薄熙來的失勢,周永康通過薄熙來間接掌控軍隊的這條線已經斷裂。

周永康在2007年擔任政法委書記後,成為江系前台掌門人。江澤民當政時,在軍中培植了很多親信,並安插在要害部門和實權位置上。如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和軍委委員梁光烈、陳炳德等人。在當時,他們與周永康都同屬江系人馬,互相之間來往密切。在胡溫上台之初和後期;周永康成為江系掌門人之後,形成了中共兩根槍桿子,即司法系統與軍隊的無間接合,獨大一時。周永康又通過軍中的這些江系軍頭們間接掌控著軍權,施加對軍隊和中共中央政府政務的影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周永康得到軍方的支持。

周永康通過政治盟友薄熙來對軍隊的影響力間接掌控軍隊外,同時他也通過原江系在軍中的親信各大軍頭來控制軍權。但在2011年年底,胡錦濤以軍委主席的身份對軍隊進行整肅,胡利用上將劉源使幾大軍頭轉投胡溫陣營,這樣就切斷了周永康利用原江系軍中人馬掌控軍權的渠道。

在發生王、薄事件之前,去年12月25日至28日軍委擴大會議上,總後勤部政委、上將劉源突然拿軍中腐敗說事,直接向郭伯雄、徐才厚、梁光烈等軍頭開炮。劉源說「你們三位軍委負責人,在領導崗位上已經多年,對於軍中嚴重腐敗,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場的胡錦濤、習近平兩人聲色不動,只是靜靜的聽著沒有表情,現場大亂。此後,原江系人馬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谷俊山遭到清洗;同時原屬江系的郭伯雄、徐才厚等各大軍頭紛紛表態效忠胡錦濤,這些軍頭的效忠行動到今天還在繼續著。

王、薄案爆發之前,劉源被習近平看好視為自己的親信。但由於劉源與薄熙來關係甚密,在薄熙來出事之後劉源更為其站台;加之在習近平訪美期間爆出薄熙來參與除掉習近平的計劃,使習近平遷怒劉源並將其公開拋棄。

現在,唯一一個還在公開為周永康陣營站角的軍頭就剩軍委委員梁光烈。不久前,周永康利用梁光烈在王、薄事件引起的中共執政危機及十八大前的敏感時期,挑起中菲南海爭端,以牽制中共高層對薄熙來的清算,和對周永康的查處。周、梁意圖用南海軍情相要挾,暫緩對薄熙來案的處理;並放棄對周永康的調查。

但這些引起了中共高層的震怒,有跡象顯示梁光烈已經被邊緣化,他只能做一些象徵性更大的事情和活動。中共為減小衝擊,在十八大前給外界製造一個穩定的假象,故而中共並未公開處理梁光烈,梁光烈也可以保持一定的無關痛癢的出鏡率。

自此,因為薄熙來的倒掉、原江系軍中人馬的倒戈與梁光烈的被邊緣化,周永康掌控軍權的管道已經被切斷,失去對軍隊的影響力與軍方的支持,更加大了周永康被政敵清算的機會。

相關新聞
外媒:周永康借李旺陽事件試圖「七·一」給胡錦濤難堪
王薄事件後 台灣景點大陸遊客退黨人數激增
【文昭】:政法委可能開展系統性的滅口行動
胡訪港期近 避李旺陽鳴冤潮 港最高規格保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