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高郁冬、文華倫敦報導)海外的華人婦女都很關心成功的華人女性是如何創業與平衡好家庭生活的,為此我們專訪了幾位在倫敦商界和學術界都很知名的女士,請她們和讀者分享人生經歷。今天我們採訪的是在對沖基金領域事業有成的黃綺霞女士。
2012年2月,在倫敦一個著名的歐洲經濟論壇大會上,記者經主辦方推薦,認識了贊助該論壇的一位對沖基金管理公司的副總裁Yee Miller女士。一見面才發現對方是位淑雅秀麗的華裔。Yee Miller 夫人風趣地說,自己是位BBC(Britain Born Chinese英國出生的華人),父母二戰後從浙江來到香港,隨後在倫敦一家醫院工作。她本人不會說普通話,但會粵語,她的中文名字叫黃綺霞。
倫敦作為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彙集了世界各地眾多的銀行和金融企業,而黃綺霞工作的公司負責幫助各大銀行管理他們的資金,目前他們管理的資金高達23億歐元。
無師自通 聰明勤奮好學
話題從成長經歷談起。令人驚訝的是,黃綺霞身為金融公司的副總裁,總管全球眾多銀行客戶的服務工作,但她本人卻沒有大學文憑。
「因為父母是讀書人,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哥哥姐姐們成績很好,姐姐是學醫的。以前我喜歡數學、科學等理科項目,成績也挺好。考大學時,我報考的是醫學系,我想當牙醫,誰知沒有錄取上。不過我高中畢業很快就找到工作了,給一位律師當文秘,也挺有趣的,於是就再也沒有上大學了。」
「那您是怎麼走入金融領域呢?」
「由於我先生在倫敦周邊一個小鎮工作,於是我應聘到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做文秘, 主要負責對各大銀行的前期調研,後來我開始做辦公室管理。一般年輕人喜歡每年換一個工作,但我覺得那對於個人和公司來說都是一種浪費,我喜歡在一個地方踏踏實實地幹。」
「後來那家公司要搬到另外一個城市,為了家庭安定,我沒去,這時剛好我以前認識的一個客戶要開辦一家新公司,邀請我去,我就去了,從公司成立一直幹到今天。」
「公司送您去接受過甚麼培訓嗎?」
「沒有,我主要是自學,參加過金融分析師資格證書的考試,那時是需要這種證書才能從事金融工作的,就跟會計師資格證書一樣。」
我最初做基金分析師的助理,然後能自己分析案例,最後能獨立完成數據分析報告,十多年來,工作內容不斷變化,職位也不斷變化,但每一次都是對我的經驗和知識的挑戰,每次都是難得的提高機會。隨著公司成長,我的職業生涯也在同步增長,一直走到了今天。」
主動思考 任勞任怨
「您是如何邊幹邊學的呢?」
「比如我在做助理時,分析師讓我給客戶發一份報告,我會思考,為甚麼要在這個時候給客戶發這份報告呢?目的是甚麼呢?這些數據是從哪裏來的呢?實在想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去請教,慢慢地我就會了。這種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養成習慣後,給我的業務帶來很大的幫助。」
「我每次工作都要求自己做得更多更好,而不是簡單做完了就完了。我比較會管理時間,效率比較高,這樣我不僅能完成任務,還能思考更多,對客戶的建議會更多。我總是給客戶更多的驚喜,比如客戶期待100%,我會給他120%,這樣同事、上司都非常認可我的工作成績。」
「您的職位是怎麼提拔起來的呢?」
「說來也是巧合。我先負責行政管理,後來其他部門有的人走了,工作沒人幹,公司讓我臨時幫忙照顧,我就答應了。我有幾個特點,一是記憶力好,我學甚麼,很快就能記的住,而且我喜歡思考,會刨根問底地想明白,我邊幹邊學,公司發現不用另外招聘人了,我就能勝任這項工作了,於是就把我提拔上來做。」
我骨子裡還是個中國人
「海外華人常有個文化歸屬的問題,請問你認為自己是英國人呢,還是中國人?」
「我雖然不會讀中文書,但從小生活在中國人的傳統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給我們講做人的道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潛移默化下就形成了我的個性。我仔細想想,我還是覺得自己是個中國人,骨子裡還是中國人的個性。」
「比如努力工作,這是從我父母那裏學來的。從小家庭教育就是這樣言傳身教的,父母工作都很努力,所以我們家的孩子都很努力工作。從小父母工作忙,奶奶來照顧他們,記得我8歲時就學會了做飯,10歲正規給全家做飯了,我們家4個孩子,那時我也很貪玩,但為了能幫父母分擔點,我就開始做家務了。這跟西方同齡人可能不一樣,但這些經歷讓我受益終生。」
「不少華人認為在英國會受到歧視或不公待遇,請問你有這種感受嗎?」
「我從小生活在倫敦,學校裡就是多元文化的氛圍,同學中就有土耳其人,印度人,希臘人等等,大家都在一個包容環境中成長,我從沒感覺自己因為是中國人面孔而與別人有所不同。」
「工作中也一樣,我沒感覺有甚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就是我,我就是一個獨立的人。在公司裡,由於我是元老,同事們有甚麼事都來問我,我也非常樂意幫助他人,因為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這樣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我也不爭甚麼,叫我幹甚麼,我就幹甚麼,用中國話說,就是隨遇而安吧,這樣反而跟周圍人相處得很融洽。」
中華傳統讓我受益
「你的成功,除了中國人的勤奮努力還,還有甚麼呢?」
「可能是我運氣好吧。但我覺得,我能在一個公司一直做下去,公司也認為我很忠心,於是願意提拔我,這也是原因之一吧,有點像中國人的忠誠道義。」
「還有一點,就是我母親對我的支持,我以前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孩子沒人照顧,我媽媽是隨叫隨到,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母親對我的影響最大。母親總是照顧別人,總是處處替別人著想,總是把家人放在前,最後才是自己,這種奉獻精神讓我終生受益。我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像母親那樣,努力工作,給家庭給孩子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同事們都說,我總是體貼人,關心人,這些都是媽媽教給我的。」
「你每天工作那麼忙,你是怎麼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呢?」
「這是很難,不過我覺得,只要多考量他人,自己多付出,就能平衡好。我先生是位西人,他是武術教練,開始教日本武術,後來也教中國武術。我們兒子十二歲了。為了有更多時間跟家人在一起,我就改變工作時間,每天5點多就起床了,坐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去上班,7點就開始工作了,這樣下午4點我就下班回家,剛好可以陪陪孩子,還能幫丈夫幹家務。開始這麼早起床挺難的,但後來習慣了,早上上班坐車人少,能在車上讀讀書,或思考問題,挺好的。」
「當然,我媽媽對我的幫助也很重要。我看到一份調查,華裔女性在歐洲工作的比例最高,這跟老一輩的幫助分不開的,華人祖母總是幫忙照顧孫子孫女,現在西方人都認為中國這個傳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