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珍編紐約譯報導)据紐約日報報導﹐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發生後,被毀區域以東幾個街區之遙的唐人街似乎倖免於難﹐但在某種意義上,並非如此。
如同曼哈頓下城的其他部分一樣,9/11後唐人街成為一個凍結區。當時堅尼路(Canal Street)以南不允許卡車通行,居民在街角需向持槍人員出示證件,空氣中瀰漫著煙霧和塵埃。商家被迫停業,街道和市政停車場附近的1,000個停車位被徵用。企業無法按時出貨,失去了客戶。
成衣紡織聯合工會23-25退休司理陳美瑛說﹕「9/11從根本上毀壞了服裝行業和社區,因此永久性地改變了唐人街,並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李澤光(Paul Lee)是第三代唐人街居民,他說:「在連接皇后區和布碌崙區的高速公路BQE上﹐以及新澤西收費公路上,都有標誌告訴人們避免去曼哈頓下城。那些標牌在那裡放了一年多,但他們從來沒有標牌告訴人可以回來了。」李家的商業是許多被迫關閉的商業之一,他的祖父在勿街(Mott street)創建的這家綜合商店是唐人街的第二古老商業。
當聯邦援助開始啟動時,與世界貿易中心遺址附近的其他居民區相比,唐人街是被區別對待的。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說:「最初,這裡沒有被援助的資格。因此社區發展緩慢。」
2010年的人口普查發現,自2000年以來,唐人街的人口下降了 8.7%。而在翠貝卡和蘇豪區(Tribeca and SoHo),人口增長了45%,部分原因是由於9/11後減免稅的刺激,使這些街區的新住宅急速增加。
唐人街社區中亞裔(佔63%)仍然是主導,只有16.3%是白人。然而新的人口普查數字顯示,自2000年以來唐人街的亞裔減少了,而白人卻增多了。亞裔人口下降了15.2%,而白人人口大幅度增加了42%。
過去,唐人街有246家服裝商店﹐現在只留下少於50家的店鋪。製衣工人的數量也從1.4萬下降到2,000人。根據紐約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 of New York)的統計,9/11發生3個月後,由於服裝和餐飲業的裁員,大約23%的唐人街居民失業。
唐人街因無法臨時停車,從旅遊巴士的路線圖中被取消。MTA的記錄顯示,自2000年以來,服務於唐人街的三個地鐵站:格蘭街、堅尼路和東百老匯街每年失去了350萬乘客。
同時,9/11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使服裝廠的閣樓空間變得過於昂貴,增加了製衣成本。即使工廠留在曼哈頓,工人們也很難找到可以步行上班的地方居住。自2000年以來,由於解除了空房管制,唐人街已經失去了1.1萬個租金控制公寓,房屋變得非常昂貴。
社區領導人注意到,唐人街接近援助資格,但民眾拒絕申請,因為當今中國人普遍不信任政府﹐當唐人街最終尋求幫助時,語言障礙又減緩了進程。亞裔平等會聲稱﹐在聯邦緊急措施署被拒絕的亞裔美國人的損失申訴中,70%都是由於語言問題造成的。
儘管困難重重,但社區領袖們仍然抱有希望。9 / 11後,一些車衣廠工人失去了工作,但他們通過培訓又在醫療保健、酒店和賭場找到新的工作。
陳作舟說,唐人街獲得了600萬美元的撥款﹐為唐人街店面進行了高壓清洗、清除了1,700萬噸的垃圾、減少塗鴉、噴塗郵箱,並改善路燈。
此外,9/11後唐人街在政治上也覺醒了。居民參與了社區委員會,並選出了社區的第一位華裔市議員陳倩雯。李澤光和他的盟友成立了一個新的民主俱樂部,挑戰代表該區的議會議長蕭華。以社區為基礎的非盈利組織亞裔平等會行政總監瞿遠義說:「我非常樂觀,9/11後大家意識到,我們需要參與、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