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8 月23日,中共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說,溫州動車事故確係責任事故。從發生故障到列車追尾,責任部門沒有採取防範措施,違規操作。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日前在網上流傳的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反駁了黃毅關於「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的講話,稱其講話「與事實不符、混淆職責、有失公正」。為此,大紀元記者專訪了原北車機車設計師魏明(化名),他從專業的角度對官方調查組提出了九個方面的質疑。
魏明指出,對事故的調查,不是簡單的給民眾和媒體一個所謂的交代,也不是處理幾個責任人了事,事故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找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尋求各類證據,查找可能造成事故的各類隱患,以利採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他認為,對本次追尾事故的調查,至少應從列車、供電、信號、調度指揮和工程等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 查找D3115列車停車的可能故障
事故發生前,D3115次列車故障停車,產生了可能列車追尾的風險,所以首先應該查找的是D3115故障停車的原因。鐵道部最先給出了雷擊說,解釋為雷擊造成供電問題,列車被迫停駛,隨後又換成信號的問題,否定了列車供電問題,電力部門也堅稱供電無問題,那麼D3115為何停車?這個最先產生的追尾風險源,至今沒有得到有關調查的任何信息。
也有網傳稱D3115列車在運行中分解,後續車廂與前部車廂分離,車頭司機發現後,返回去找車,但未經證實。
不管當時到底發生了甚麼,追查事故列車本身的故障問題,都是必須進行的重要調查方向。
二.查找列車ATP失靈的原因
動車都裝有ATP(防止追尾的自動防護系統)裝置,屬國際成熟技術,中國已引進。拋開地面信號故障問題,後車也可通過鋼軌,自行採集前車發出的信號,一旦發現兩車距離超過設定參數,ATP即會自動起作用,發出制動指令,使列車減速和停止,無須人工操作。
但本次事故中,後車D301的ATP系統明顯失效,應深入查找原因。可能的原因至少包括前車D3115因故障無法向鋼軌發出信號,使調度指揮系統和後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信號,這可以解釋所謂的「丟車」。果真如此的話,列車故障後無法發出信號,說明車載ATP系統設計有問題或可靠性差。如何確保列車故障停駛後仍能發出信號,便於調度中心和後車及時捕捉,這是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如果尚未解決,同樣應該停駛全部裝用該ATP系統的列車,徹底排查,無解決措施不能再上線運行。
三. 查找動車、非動車混運的ATP裝用情況
本次事故中的兩列動車都裝用了ATP系統,卻仍然發生追尾。該線路為動車、非動車混運線路,非動車可能沒有裝用ATP,如何防止動車、非動車不追尾,因為動車可能因速度快追尾非動車,同時,動車故障停駛,非動車也會追尾動車,因為非動車沒有ATP,既不能實時傳遞信號,也不能採集信號,自動停車。
如果調查發現這樣的問題,該線路應立即將時速降到160公里以下,按常規調度管理,直到列車全部裝用ATP。目前為止,沒有看到任何有關以上調查的信息,相反,事故發生後,搗毀事故車廂和掩埋的做法,有刻意隱瞞列車事故之嫌。假如避開列車故障調查,絕不是調查組失職,而是不被允許調查,這是常識。
四. 查找可能的供電故障問題
D3115列車故障停車,還不能排除供電故障的原因。如果供電網出現故障,如瞬間停電、電壓或電流極具不穩定,都可能造成列車故障,動車技術從歐洲和日本引進,這些地區供電系統十分穩定可靠,中國大陸的供電則不夠穩定,很可能引進的列車受電系統未能充分考慮中國的供電情況,之前已多次出現因供電問題的事故停車問題,連空調都停止運轉,乘客反應強烈,因此不能排除供電系統故障,包括電網的安裝、驗收是否嚴格符合標準。
目前也沒有類似調查的信息,也不該是調查組失職,可能不敢觸動電力系統的利益集團,不敢深入調查。
五.查找信號系統失靈問題
目前較多的調查信息都與信號系統有關,已經確認信號系統設計問題,可能還包括可靠性的問題。根據先前的技術解釋,信號系統應為主要從國外引進,結合自主研發,已經與調度指揮形成了自動化、高度集成控制體系。從事故的方式看,顯然這套系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還不能適應高鐵系統的信號和調度控制。
首先,信號因雷擊出現故障,無足夠的雷擊防護。
其次,可能信號故障並非雷擊引起,而是設計或可靠性不足造成。
再次,局部信號系統失靈後,無有效報警和應急響應程序。目前調查組指車站未及時向路局報告,車站不認錯。實際上,車站局部信號失靈,路局和鐵道部指揮中心應該都得到自動報警,而不是人工報警,假如無自動報警,路局和鐵道部根本不知情,說明系統根本不完善。
最後,信號系統失靈後,應該有事先設定的自動應急響應程序,自動將本閉塞區間徹底閉塞,同時向鄰近區間報警,但沒有發生作用,要麼設計有問題,要麼可靠性差。
先前曾提出的信號燈變綠問題,不管是否真實,動車不可能依賴司機瞭望信號控制,200公里/小時以上速度司機肉眼根本無法辨別信號燈,所以必須依賴自動控制。
信號和自動控制的調度指揮系統已經證實存在安全隱患,在徹底解決前,因全面降速至160公里以下,轉用傳統調度方式。
六. 查找調度指揮管理的問題
高鐵、動車的調度指揮系統,應主要依賴電腦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進行,人工調度起到的是監控設備是否正常運作,和設備故障後的人工應急處理職責。
首先,應查找調度指揮的管理規程是否嚴密,有無設備故障後人工應急處理的程序和權限設置。正確的規程應該是,發現設備故障後,為確保安全,應立即人工閉塞管轄區間,馬上聯繫區間內列車停駛,馬上通知鄰近區間,以及向上級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請求下一步處置指令。絕對禁止擅自轉人工控制。
其次,查找當值調度發現設備故障後是否遵循規程進行了處置。從實際看,已經啟用了人工控制,查找是否越權或違規操作。
再次,查找標準規程之外是否還有額外指令,允許自行轉人工控制。因為動車、非動車混運線路,很可能自動、人工混用,動車用自動控制,非動車還是用人工控制,這樣可能造成混亂,果真如此,說明2套系統並用,風險極大,應杜絕。
最後,查找當值調度是否與前後車司機進行了人工聯絡,未聯絡即為失職,聯絡不通,則應回查列車和車站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問題。事故的發生,調度人工聯絡沒有發生作用。
司機在本次事故中,如果執行了調度的指令,應不承擔責任,除非不聽從調度指令,擅自開車、減速、加速、停車、倒行等,屬失職。前車司機故障停駛後,應及時向調度匯報情況,未及時匯報,屬失職。如果後車司機接到指令,但未按指令減速停車,也屬失職。信號設備故障、列車ATP故障和通信設備故障,司機均不應承擔責任。
信號和自動調度設備失靈後,人工調度體系也未能阻止事故發生,可能規程有問題,當值調度未按規程處置,也可能都存在問題,不管怎樣,都說明現有調度指揮體系存在較大漏洞。
七. 查找可能存在的工程問題
從目前的信息看,是因後車追尾,造成列車脫軌,但不排除,因工程質量問題,如鋼軌裂紋、斷裂、焊縫開裂、線路急劇沉降、線路驗收不達標等問題,可能造成的列車脫軌。
還包括橋樑的防護,追尾後,車廂掉落橋下,是否設計時考慮了橋樑欄杆的防護問題等。都應該進行調查,目前也未有此類調查信息。
八. 查找事故發生後的應急處理和救援問題
從目前多方反映的信息看,事故發生後,鐵道部沒有應急處理程序,而是現場研究方案,未有報導救援列車及時到場,應查找是否有應急程序和資源,是否進行過演練等。
還應查找,救援的過早停止,指揮系統的指令如何做出,實際傷亡人數是否隱瞞。
還應查找,所遵循的事故處理程序,以通車為優先的原則,是否正確,是否需要重新修改。
還應查找,搗毀和掩埋車廂的指令如何做出,目的是甚麼?是否有掩蓋事實的嫌疑。
九. 查找事故現場初步調查取證的問題
應查找事故發生後是否按程序有專人保護證據,現場的變更是否按規定進行錄音、錄像、照相和筆錄,是否有破壞證據的現象和嫌疑人,目的是甚麼?試圖掩蓋甚麼?
魏明最後指出,以上及各方面的調查信息,除信號和當值調度責任外,其它均未透露出任何信息,假如都沒有進行,說明調查不徹底、不專業、不全面、不充分,難以給出信服的結論。
調查詳細結果向民眾與媒體公佈的意義,在於接受監督,杜絕因專業性不強、利益關係、政治壓力、其它社會關係等,所導致的調查結果有失公允、錯漏、方向性失誤、邏輯性差和缺乏獨立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