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的農村留守兒童變得怪異

人氣 33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近日,一則《性格孤僻奶奶獨自撫養,留守兒童逐漸變得怪異》的報導,揭示了農村留守少年兒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

據《羊城晚報》報導,農村留守少年兒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自閉型,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衝動、情緒不穩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等。

持菜刀砍死母親

這則新聞,講述了父母為了生計在廣州奔波,孩子小菲被留在肇慶,與性格孤僻的奶奶相依為命多年後,竟變得無故發呆,甚至出現嗅覺幻想。

主治醫生表示,經過綜合評估,小菲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甚至出現兒童精神分裂症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敏感、多疑、仇視父母,而且能夠聞到常人根本無法聞到的『異味』,屬明顯的幻嗅行為。」

報導稱,2007年6月12日,在廣州瑤台14巷發生一起慘案,一名16歲的青年王淘(化名)因上網伸手向母親要錢。其母不肯,兩人發生激烈爭執。一怒之下,拿起菜刀將母親砍死。之後,父親王軍(化名)回家看到後,被躲在門後的王淘砍成重傷。

王淘稱,「他們只想著賺錢,把我一個人留在老家不管我。他們不僅從不關心我,還要限制我的自由,只有殺掉他們才能實現我的理想。」據悉,王淘也是一名留守少年,他6歲的時候父母就先後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打工。

心理疾病、行為偏差……據瞭解,類似小菲、王淘這樣的問題少年,絕非個例。據三九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的統計顯示,該院因兒童精神分裂症、孤獨症、自閉症等精神問題入院的兒童患者,每年至少在50例以上。

癥結:親情缺失、家庭監管缺位、學校教育偏頗

據調查顯示,在留守兒童中,16.2%的家長平均一週與孩子聯繫一次,10.8%平均每月聯繫一次,29.7%表示不定時聯繫,43.3%的很少聯繫。由此可見,相對於其他同齡兒童來說,「留守兒童」缺乏一種穩定而和諧的親子關係。

長期處在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中,極易表現出膽小、遲鈍、呆板、不與人交往、懷有敵意、破壞性等不良的人格特點。這些特點會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致使「留守兒童」往往在情緒上變得焦慮、悲痛、厭惡、怨恨、憂鬱,在性格上變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

據介紹,89.2%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輩進行監護撫養。臨時監護人大多局限於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之類的淺層關懷,而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無形中助長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

有專家表示,某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不去關注兒童的情緒與情感變化。另外,由於教學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因素的制約和限制,當地農村學校基本沒有心理教師和輔導員,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留守兒童急需的教育內容更是無從談起,這些兒童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據廣東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調研數據顯示,在押犯人中曾為留守少年兒童的比例達20.1%。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犯罪現象有日趨嚴重的跡象,且呈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化特徵。他們受鑒別能力和心理偏差影響,拉幫結伙,打架鬥毆,群毆群盜,甚至暴力相殘,而且有抽煙、酗酒、結拜、厭學、逃學等不良行為。

網友熱議

網友吳成果: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我們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口頭上。

網友客居處州:哎,沒辦法。為了生活,父母只得四處奔波!苦了父母,更苦了孩子!

網友kyn:八成的農村留守童有心理疾病,我看城市的兒童也有同樣的問題,主要還是中國的體制問題,教育體制問題。沒有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兒童的心裏是畸形的、叛逆的。可憐的中國人啊!

相關新聞
肥胖兒童顯示心臟疾病的早期信號
兒童節禮物 如果劇團邀罕見疾病兒童看新戲
預防夏日兒童疾病 醫師:保持通風勤洗手
加兒童複雜疾病護理項目 節省醫療費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