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巨型恐鳥身高1.37米 捕食策略如拳王阿里

人氣 58
標籤:

【大紀元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崔穎編譯報導)一項國際性研究運用電腦技術再現了史前恐鳥的捕食方式,第一次揭示恐鳥掠食方式的細節,並形象地表現出恐鳥喙刺和快速靈活的腳步與重量級拳王阿里相似。研究報告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網站。

恐鳥的名稱源自其非比尋常的碩大身軀和令人生畏的頭部。恐鳥身高約合1.37米,體重可達約41公斤,不會飛翔。恐鳥喙帶鉤,與鷹喙類似,捕食的方法如同拳王阿里的策略,時退時進,目標明確,出手有力。

恐鳥於6,000萬年前生存在南美洲,那時南美洲一直是一個島嶼型陸地,直到大約300萬年前。此後不久,所有恐鳥便從地球上神秘消失,它們的生活習慣成為無人可知的秘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計算生物力學研究組負責人史蒂芬‧瓦羅(Stephen Wroe)解釋說,在恐鳥處於興盛時期時,南美洲出現了一系列獨特而令人驚異的生物,例如巨型地懶與怪異、類似馬的liptoterns等。

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對恐鳥進行過如此龐大規模的分析。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整骨療法醫學院的古生物學和解剖學教授勞倫斯‧維特默(Lawrence Witmer)運用CT技術掃瞄了恐鳥的顱骨。結果顯示,這種鳥的頭骨上下、前後均非常堅硬,但兩側卻相對脆弱。


古代恐鳥Andalgalornis體重可達到約41公斤(圖片來源: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網站)

維特默表示:「兩側較為脆弱意味著這種鳥無法戰勝類似喬‧弗雷澤(Joe Frazier是著名重量級拳擊手)那樣的獵物,與這種獵物的搏鬥要面臨喙破裂的風險。但由於上下都較為堅硬,再加上出色的靈活性和速度,這種鳥能夠像拳王阿里一樣對付獵物。」維特默推測,這種肉食鳥類可能習慣於採用「有進有退的策略」,類似短柄斧的喙連續向下猛刺,當突破口擴大後,又小心翼翼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攻擊。

維特默還補充說:「鳥類的顱骨關節通常非常靈活,使得它們頭部比較輕便和強壯。但是我們發現恐鳥身上這些靈活的關節都變成了固定的骨骼。所以,雖然恐鳥的鳥喙是空的,但顱骨很堅固。」科學家們推測,這極有可能與恐鳥喪失飛行能力有關,也許還與它們巨大的體型相關。

研究報告主執筆人、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的費德里克‧德格蘭奇(Federico Degrange)表示:「通過對這些信息整合分析,我們發現恐鳥的咬力比我們預計的要稍低,相對於很多與之體型相當的肉食哺乳動物其咬力也較低。恐鳥很可能是利用強大的頸部肌肉將堅硬的頭部刺入獵物體內,然後像斧子一樣用以抵消咬力較小的這種缺陷。」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未來進一步瞭解恐鳥如何上升至一個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正是隨著在食物鏈中的地位不復存在,它們才最終走向滅絕。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大老鼠 重6公斤
英維特島發現200萬年前人類頭骨
南非發現190萬年前新人種化石
菲考古新發現 6萬7千年腿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