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之心 文學之光

輕瞥西藏紀行

文/鄭雅雯(國立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燥熱的八月,或是天氣使得心情浮動,工作起來格外吃力;臨時起意,忽而應允朋友不經意的邀約——前往西藏旅行!隔日便設法籌匯旅費的訂金。

不到2週的行前準備期,在沒有時間停下的工作進程,繼續推著我像籠中白鼠般,莫名地跑轉在日常的「豪華摩天輪」。沒有時間研讀目的地的書籍資訊,只是默禱能夠順利「出發」;沒有太多鍛鍊體力,只是聊慰地開始每日服用「紅景天」科技藥錠;更嚴重的是,竟沒有太多期待與興奮感,或許是被離開已然慣常模式的憂慮所掩蓋吧!倒是凡知道我要前往的友人,莫不顯露羨慕與激動。

其實大約10年前,在尼泊爾旅途中,同行曾提議想尋找「管道」翻山入藏,因為由台灣入藏據說十分不易申請。即使兩岸開放往來多年,我卻還未曾有機緣踏上對岸的土地;因此,首次上「陸」便到西藏的行程,更令已多次遊陸的其他同行讚歎「有福分」。從台北直飛三個半小時就到成都,「哇!這麼近喔!?」土包子的我心裡覺得很神奇!隔天更感神奇,從成都起飛,兩小時後,便已降落在雪國首都拉薩機場。

踏上這圖博領土開始,領隊不時拿出他的「血氧機」監測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經過一個無所事事(適應氣候)的下午,便發現自己持續「怦然心動,不可扼抑」,心跳維持在150多下,同時也「深刻地」體驗到「呼吸」這件事的寶貴與重要性;或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並不只是地理上的形容;她的特有環境樣貌,促使人們貼近大地、時常思索生命、在自然神靈前抱持謙卑、敬畏吧!

仰望著拉薩地標「布達拉宮」依山聳立,一千多個房間,要花多少時間及資源才能打造這宏偉的宮殿?應是多麼偉大的王朝與文明時代啊!方能成就如此充滿主體性的博物館,體現這個民族的歷史、藝術、宗教等輝煌軌跡。

在地的導遊楊濤小姐,五官鮮明深具自信魅力、個子嬌小卻豪爽悍辣,非但專業而精采地介紹西藏的文化歷史,甚有佛學修為的她確實而生動地搭配寺院壁畫講述各種傳說、史實故事,同時也條理傳達佛教的精神意涵!總是不時吸引很多其他團的遊客離群跟隨我們。透過她的解說,我們瞥見過去底韻深厚的民族文化;在街上我們仍看到一種日常力行修持、追求美善的信仰能量。

在極有限的時間裡,還來不及聽到卻最感好奇的傳說,應屬西藏史上甚受爭議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了,如其情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個命定的宗教領袖,必須在袈裟與愛情間抉擇,又處動盪的時代裡,想來格外艱難;他的詩作民謠至今仍廣為藏人傳唱,或如後世藏傳高僧所言,「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獨立特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

走在西藏的旅館裡,不時可以聽見在打掃或煮飯的「卓瑪」(稱藏族姑娘用語)愉快的歌聲……令我想起台灣的原住民朋友也總是隨處開心歌唱!這應當是種很高的生活境界……

一境一啟發,足履圖博之後更了悟覺知,能夠時時用一種歡喜當下的心去工作,也是一種心靈富足的顯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數位時代,人人都有部落格,書寫心情,表達情感,近幾年隨著「部落格」的興起,也有所謂的「文學部落格獎」,但究竟文學部落格到底該怎麼獎?我個人也感到相當好奇。
  • 文學到您家!國立台灣文學館精心規劃、打造「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以行動巡迴車形式至各地展出「台灣文學的發展」與「舊建築新生命」。20日下午1時30分在台灣文學館正門口舉行首展開幕典禮。
  • 為紀念台灣文學之父賴和,彰化市趕在賴和116歲冥誕之前,宣布將5月28日定為「賴和日」,而市公所未來也會舉辦活動,讓彰化市民認識這位在彰化土生土長的台灣文學作家。
  • 忘不了那羽葉、那蝴蝶,和那人的身影,兀自留在台灣文學館的門廊。
  • (大紀元記者龍芳台東報導)台灣文學館打造的行動博物館車,27日首航台東,停在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文化公園的入口處。這是台灣文學館用走出戶外方式,結合藍天碧海,與東海岸民眾直接互動的創意行動。
  • 文學來自作家旺盛的心靈活動,「閱讀」讓我們的社會散發文學光彩,為了證明你我充分理解這些文明的心跡,「悅讀」吧!
  • 12日上午,在悠揚的國樂聲中揭開了《文獻人生》的新書發表會。這本書是以訪問紀錄的方式記載了洪敏麟先生多采多姿的陳年軼事,同時也是台灣史六、七十年來研究發展的縮影。
  •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7月10日及11日推出兩天課程豐富的「韓國之美--韓國文學夏日講座」,分別從電影、文學等領域,帶領民眾從基礎介紹韓國文化到深刻體認韓國文學。
  • 國立台灣文學館精心策劃〈青春影展〉,免費邀請喜愛電影的民眾一起來欣賞。
  • 中國人自認為是詩的民族,由於自古即有一部《詩經》,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台灣人,自明鄭以來,也產生許多傳統詩人,往往為了一句詩推敲不已。
評論